余秋雨|当年红得发紫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虚伪至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红是非多 , 其中的“是非”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 但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余秋雨确实遭受到了很多非议 。 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了他的作品 , 还有他作为一个文人却踏足商圈开公司后的那些事 。余秋雨的前半生是遭受过不少磨难的 , 他出生于1946年 , 是浙江省余姚县人 。 在那个年代 , 他能一直读书读到高中毕业 , 并且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 不仅是当时罕见 , 也是一件说出来能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
但是余秋雨还没把书念完 , 就迎来了特殊时代 , 他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 。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条件艰苦 , 余秋雨也一样 , 只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受到的那些苦最后都成为了他笔下的文字 , 他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余秋雨一生中走过祖国很多地方 , 这些经历都在他的《文化苦旅》中有所体现 , 这也是余秋雨的成名作和巅峰作 。 就算是现在人们谈起余秋雨的书 , 聊得更多的还是《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也的确开创了散文界的新时代 ,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
当时很多人都意识到原来散文还可以这么写 , 也有不计其数的文青争相追捧和模仿 。 余秋雨的书对学校里的年轻人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 , 就算是现在还有不少人学习余秋雨的文章 , 以求在高考中打到高分 。但是 , “写文靠套路”也很多人诟病余秋雨的地方 。 比如我国著名的文学研究者刘锡庆就认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是值得一看 , 但他后面写的《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作品却都是老套路 , 不仅有知识性的硬伤 , 还有“用学术研究的下脚料在写散文”之嫌 。
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份作品让人感到新鲜 , 但后期没有突破和创新 , 知识量都远远不足 , 让人越读越乏味 。 难道是余秋雨在成名之后 , 没有持续性“充电”吗?或许如此 , 因为他在出名后 , 风波当真是一浪接着一浪 , 闹出了不少所谓的“门”事件 。最令人争议的便是曾经有人指出过他文章中的错字和常识性错误 , 余秋雨不但不承认 , 还对指出他的错误的人们恶语相向 。 不能虚心求教 , 改正错误 , 而是树立权威 , 恐吓他人 , 这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修养和风度 。
此外 , 余秋雨在成名之后是否还在苦心做学问 , 这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清楚了 。 总之 , 他是成为了巨星 , 各种电视台、杂志报刊、舞台庆典、歌舞晚会都有他“指点江山”的影子 , 大家熟知的可能就是青歌赛了 。
谁也不是全方面的专家 , 但行外人一旦说起了行内事 , 或许他自己会觉得讲得精彩 , 感觉良好 , 但在行内人眼中 , 这些人只是在犯一个又一个常识性错误 。 尤其是像余秋雨这样本来大家都印象较好的文人跑去青歌赛中凑热闹的时候 , 不仅说行外话 , 还把自己的文化底子也暴露了出来 。
比如他在点评歌手的时候将杯水车薪的“车(chē)”念成“jū”;或是将仁者乐山的“乐(yào)”读成“lè” 。 当观众们指出他的错误的时候 , 他不仅不承认 , 反而还讥讽观众何必向孔乙己那样较真 , 甚至还把鲁迅搬出来当挡箭牌 , “劝告”年轻人不要当“字典一族” 。估计曾经讽刺过孔乙己的鲁迅都不会想到 , 百年后竟然还会有一个像余秋雨这样的人才 。 在这里也只能说一句 , 鲁迅讽刺的是“生硬呆板” , 这与“治学严谨”是两回事 , 这样偷换概念 , 可有刻意误读鲁迅之嫌?
的确 , 文化人的事情也不能较真 , 一旦较真 , 那便不是“人无完人”那么简单了 。 余秋雨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了公司 , 从文人转型向了商人 。 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文人“兼职”点投资大家也无可厚非, 但这趟浑水有多深大家也应该心知肚明 。 【余秋雨|当年红得发紫的余秋雨,为何跌落“神坛”?梁宏达:此人虚伪至极】他在成名之后立即抛弃糟糠之妻李红 , 与比自己小16岁的年轻貌美的演员马兰结婚的私事也让不少人口诛笔伐 , 梁宏达也直接斥责:“此人极其虚伪!”除此之外 , 余秋雨还曾被卷入过“诈捐门”、“首富门”、“大师门”、“深圳别墅门”等丑闻 。 本来 , 这每一个事件都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 但他如今也只是跌下“神坛”罢了 , 对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
- 四川与陕西的区划调整,当年9个乡镇,为何分给了陕西省?
- 当年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当中国教授的数学天才,晚年却想回国
- 当年秦始皇在山东射死的“大鲛鱼”,到底是何物?已被做成长明灯
- 他13岁开始扛枪打鬼子,70年后看到当年的照片,忍不住泪流满面
- 姜维死后83年,成都出土一份23字绝密文件,当年真相终浮出水面
- 当年新疆铸造的老银元
- 河北与辽宁的区划调整,当年的6个县,为何分给了辽宁省?
- 当年只顾着看包拯破案,忽略了这5个女犯人,才是颜值界的良心
- 老照片|晚清穷人究竟有多穷?电视剧都是骗人的,这组当年老照片不忍细看
- 希特勒的“试毒女郎”,15位姑娘仅她幸存,95岁才敢说出当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