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朝晖
为了迎合一些父母监管孩子的需要 , 有公司开发出一款可远程控制、“一键锁屏”孩子所使用手机的APP , 只要在家长自己手机上就可以完成 。 这个看似可以防止沉溺手机、沉迷网络的APP , 引发了孩子们的不满和抵制 , 主要认为家长“偷窥”有侵犯隐私之嫌 。 对此 , 有人选择“站父母” , 有的选择“站孩子” , 莫衷一是 。
现实中 ,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注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或工具 , 而这款APP可以无限度满足这样的需求 。 而且希望孩子听话、听命于父母的观念在当下仍比较浓 , 这些都是监控软件拥有广大市场的基础 。 不过 , 这又与尊重儿童权利的观念相冲突 , 过度管控孩子自然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 。
伴随孩子的成长 , 自主性、自律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和完善 , 多数研究认为 , 4岁是自主性成长发展的关键点 。 如果在此前后 , 父母过度指令或监控或抑制孩子自主和自律能力成长 , 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依赖性 , 并形成依赖性强—监控升级—依赖性更强—自律性更弱的恶性循环 。 反之 , 自主和自律会因空间的舒展和条件的满足而得到正向发展 , 如此 , 过度监控将失去意义 。
尊重、了解、引导是父母对待孩子教育需要遵循的三个关键原则 。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利 , 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去了解孩子 , 实现教育与保护隐私、尊重儿童权利与履行监护职责之间的平衡 , 才是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的长远之计和上策 。
未成年人在成长中 , 不可避免会犯错 , “教育之功 , 则在设备种种适当习染之机会 , 使天性之正者 , 得以发荣滋长;其不正者 , 得以湮没于无形 。 ”当孩子犯了错 , 从正面以行动积极引导 , 让孩子参与习染 , 给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错误的足够时间与空间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在这方面 , 监控APP常在不当时机触发亲子矛盾 , 造成相互戒备增长 , 使得教育更加难以有效进行 。
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个体 , 他的“隐私”是客观存在的 , 在对方不知情或者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监视”软件都有可能造成对对方隐私权的侵犯 。 家长利用自己的强势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 , 远程了解孩子的私密活动的行为 , 构成了对孩子隐私权的侵害 。 父母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只意味着 , 其隐私范围与限度相比其他关系多了一些缓冲或者柔化空间 , 但并不意味着家长不需要把握好度 , 确定哪些属于绝对不能触碰的隐私范围 。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 , 家长还应适时适度退出孩子的新增隐私区域 。 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角度看 , 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尊严、隐私与保护他们免遭网络不良内容的伤害同等重要 。
新技术是文明的产物 , 需要以文明的方式遵从文明的原则使用 。 家长、教师与孩子间以教育为主题的技术运用 , 都应坚守文明的底线 , 遵守法律法规 , 把孩子当人而非监控对象 , 尊重和信任孩子 , 进而培育他的自主自律意识与能力 。 在此过程中 , 应尽力避免对技术的野蛮滥用 , 不断探索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议题 , 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 , 如此教育才能更好 , 社会也才能更好 。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孩子|光明时评:找准儿童权利与监护职责的平衡点】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老婆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从楼上摔下来,孩子没保住
- 前夫不同意她生二胎,半年后发现孩子不是前妻的
-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去打疫苗,看到这画面,网友感叹:大写的佩服
- 儿女带12个孩子回家过年,一顿饭就花掉600元,外公直皱眉:寒假吃掉一年养老金
- 辅食|孩子吃的饭菜到底如何放盐、放糖?
- 周同学|近视科普行 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 提高免疫力|抽时间多给孩子吃以下食物,增进食欲促消化,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 中医药|萧山: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 激发孩子探索中医药文化的热情
- 心理学|心理学专家谈刘学州之死:这孩子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