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演出尺度过大被罚5万元,刚刚兴起的脱口秀行业,也开始反三俗
十几年前相声圈曾掀起一股“反三俗”的风气,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时隔多年,这股风又吹到新兴的脱口秀行业,而且目前已经有一家脱口秀公司“中招”,因“演出存在禁止内容”被罚5万元。
文章插图
这也是北京出现的首例此类案例。其实这股风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刮起,不过并没有引发公众的太多注意,当时行动提出的重点监管领域,就包括脱口秀。
01
随着疫情后文化消费的逐步恢复,北京演出市场今年一季度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尤其以脱口秀为代表的新表演形式最受欢迎。
自从去年《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成为爆款节目之后,国内的脱口秀市场开始出现“井喷”,一些厂牌的演出一票难求。但由于国内的脱口秀发展时间还是太短,演员的成长路径也与西方不同,导致脱口秀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文章插图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监管也许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要过于矫枉过正,使得脱口秀这个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喜剧艺术,再度走入多年前的困境。
文章插图
02
很多观众都是从去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才认识到这种新的喜剧形式的,同时也认为现实中的脱口秀就是这样进行表演。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人们平时在节目中看到的脱口秀,其实是节目里特有的脱口秀,无论内容还是表演都无限满足节目需求,只能说是脱口秀的表演方式之一。为了照顾大多数受众的观感,从编剧到表演都是略偏于保守的,稍微感觉出格的台词,一般都不会出口。
文章插图
而到了线下演出,脱口秀演员就相对放得更开,内容方面减少一些禁忌,表演的尺度也略大一些,这和脱口秀本身自带的逻辑有关。脱口秀天生就带有“反骨”,很多时候是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战,对固有的规则和人群进行冒犯,可以说为了使观众发笑,引发他们的共鸣与喝彩,是需要有意进行一些尺度突破的。
03
相声也属于喜剧艺术,但它重在表演,更多是用程式化形成的魅力吸引观众。而脱口秀更注重表达,那些演员可能从来都没系统学过表演,但他们懂生活、擅洞察、强逻辑、重原创,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内容,也更容易与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打成一片。
文章插图
拥有这样的内在逻辑和现场表现,脱口秀的处境就比相声显得更“危险”。相声并不排斥表达,但那些表达多隐在演员塑造的人物当中,而脱口秀演员大多数时间是在表达自我,演员和人物看上去往往合二为一,这就更容易让观者受到感染,获得共情,同时也更容易感到冒犯。
文章插图
04
冒犯性只是一方面。
线下的脱口秀受众不像线上节目那样宽泛,一场演出往往只有几十几百个人,演员受到的束缚也就更少,脑袋里的弦儿也不会像节目中绷那么紧,因此无论在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更容易抛出一些不那么“规矩”的梗,在节目中不可能亮出来的梗,比如政治梗和黄色梗,而这两种梗又常常是最能赢得现场笑声的。
目前,国内很多线下脱口秀场地都是不接受未成年人进场的,这一方面是对孩子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表演时往往会滑出边界。
文章插图
当然,脱口秀的好坏不能以是否容纳未成年人作为标准,但如果边界跨出过大,发生所谓“危害社会公德”的情形,那无论是对演员、公司还是整个行业,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
05
有人可能会拿西方脱口秀本就百无禁忌这件事来反驳,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既然脱口秀这种完全的舶来品能够来到我们这里,并逐渐被观众接受,那一定是它在刺破一些什么的同时,也保守着一些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它完全按照国外的演出尺度照搬,估计我们连最早的《今晚80后脱口秀》都看不到,更不用说目前它不仅在流量节目中亮相,还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06
尺度的更多放开,对脱口秀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但脱口秀从业者同时也应该相信,不触碰一些所谓的“红线”,也可以形成表达。如果动不动就拿束缚手脚来为自己不精彩的表演进行开脱,那只能说明他眼界还不开阔,洞察还不深入,功力还不深厚。
- 为什么蚊子不咬别人只爱咬你?告诉你什么原因,让你摆脱蚊子叮咬
- 神农架深处为何进不去,都是为大家的安全着想(不只因为野人)
- 外国小伙给猪纹身,因花纹奇特被香奈儿做成限量版包包,净赚50万
- 女主播为获粉丝打赏街头表演“艺术行为”,因群众围观:没有底线
- 1954年的离奇事件,长江江水忽然“消失”两小时,原因至今成谜
- 盗走爱因斯坦的大脑和眼珠,铁杆粉丝为了爱豆能有多疯狂?
-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光的折射
- 揭秘桃花源记恐怖真相,可能是个阴间世界(刘子骥因此离奇死亡)
- 外星人为何迟迟不造访地球?爱因斯坦提及的预言,可能是对的!
- 节目|《这就是街舞》采访:张艺兴自曝想当选手,参加节目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