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二 )


《初入职场的我们》和19年播出的职场类节目《老总来了》的观察团设置十分类似,被观察的老板及明星共同参与演播室的讨论,并且两档节目都尽最大可能地让观察团的讨论围绕职场内容展开,《老总来了》还刻意强调了熊梓淇“90后职场新人”的身份。
然而熊梓淇并没有任何真正进入职场的经验,他的发言更多地是以个人感受出发,而非真实雇员的心声。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初入职场的我们》也有类似的问题,先导片飞行嘉宾小岳岳和于朦胧均没有真实的职场经验,二人虽然努力地参与有关职场的讨论,但除了吸引各自粉丝观看这档节目,对有关职场的讨论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反而主持人蒋昌建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节目重点进行总结强调。
第二期中观察团艺人换成了张萌、乔杉及杨迪。实习生作报告时杨迪直呼看不懂,惨遭张萌吐槽“那是你的问题”。
张萌的吐槽虽然过于犀利但也一针见血。对职场领域完全不熟悉的艺人出现在观察团时经常出现类似问题,由于对职场不了解,观察时很难注意到关键细节,发言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我”是否能看懂或“我”的感受。
与此同时,出于对自身领域的熟悉,明星观察团的嘉宾们习惯于从“艺人本位”分析问题。比如《初入职场的我们》中张瀚公司的实习生被安排了剪视频的工作,杨迪就讲述自己剪视频的经历,表示剪视频网感很重要,如果别人剪视频会把他认为好笑的点剪掉。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但艺人个人经历的讲述对于想要获得职场干货的观众来说是无效信息。其实实习生剪视频的这一部分内容最应该强调的是实习过程中面临任务时的自学能力,而非杨迪所说的网感有多重要。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领域的偏差使得明星们无法切身体会到实习生的感受,输出有效信息,而这也进一步导致“第三现场”的观众很难与明星观察团形成情感共鸣。
同时某一单一领域过度的集中便会让谈话场变成“单一型”意见领袖的主导,艺人嘉宾们倾向于认同彼此的观点,使观众无法接收到更多维度的信息,呈现自我中心偏差化。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中为了促进明星嘉宾与专业专业人士的交流,而为观察团制定了竞猜优胜者为实习生们赢取offer名额的规则。然而,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当需要依靠专业背景进行分析时,艺人嘉宾们不约而同地向专业人士请教,成为了一般的跟随者或是被影响者,并未构成观点交锋的场面。
相比之下,《职场是个技术活》中分别邀请了BOSS直聘的总裁赵鹏、业内的顶级HR郑艳、中国政法大学的网红教授罗翔等各期明星嘉宾,完美地平衡了领域的多样性,多年的职场经验与专业的背书使观察团成员的对话变得掷地有声。就争议问题节目组还为观众提供了来自BOSS直聘网的专业数据来辅助观察团的分析,进一步充实了第二现场的观点输出。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明星老板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就更加牵强。《老总来了》对两位艺人老板进行观察——李诞和邹市明。二人都是获得了人气后开始做老板,在经营方面都有一定的不专业性。
李诞是个很好的脱口秀演员,但在管理公司方面经常出现无秩序、无视员工压力的问题。而邹市明更是将公司开成了夫妻店,甚至在办公室打造了一个隐形卧室,对公司的业务也不够了解,也不够照顾员工的感受。

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文章插图
明星老板们在管理公司方面不够有说服力的情况下,观众很容易将注意力转向这些艺人们展现出来的个人性格,由此一来节目中明星们的艺人身份仍然大于老板身份。与其说《老总来了》是职场综艺,不如说是一档艺人观察综艺。
《初入职场的我们》中的张瀚也有一样的问题。首先张瀚在与实习生一起工作时展现出了极其不专业的一面,考核时直接改题,实习生张安措手不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简单准备后又被张瀚告知只能给她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