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 , 朱元璋:"世家沛 , 徙句容 , 再徙泗州 。 "泗州即现在的盱眙 。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 其父为朱世珍 , 母为陈氏 。 家里排第四 , 家族兄弟排第八 , 所以叫朱重八 , 后改名为朱元璋 。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当年在句容淘金 , 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压榨 , 后来就举家迁徙到淮河边上 , 也就是现在的盱眙县 。 朱初一死后就葬在了盱眙 , 也就是现在明祖陵这个地方 。 朱五四在其父死后 , 与怀孕的妻子在盱眙太平乡的二郎庙附近 , 生下了朱元璋 。
文章图片
因为朱元璋出身于草根 , 所以 , 他对同样平民出身的刘邦非常有好感 。
并且 , 为了将自己比作当世刘邦 , 朱元璋常将关于刘邦的典故套用到身边的人或事上 。 刘邦之所以定江山 , 离不开张良的出谋划策 , 恰巧朱元璋身边也有位多智近妖的谋臣刘基 , 于是 , 他便将刘基誉为"吾之子房" , 在赞许刘基能力的同时自拍马屁 。
刘基的生平与张良一样 , 颇具传奇色彩 。
刘基出身书香门第 , 他的天赋非常高 , 从小便在家庭的影响下饱读诗书 , 不论诸子百家之书还是杂学典籍均有涉猎 。 相比于古籍中的大道理 , 刘基更喜欢术数、天文、地理、兵法 , 对这些知识颇有心得 。 虽然刘基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杂学上 , 但他的文采亦非常好 , 十四岁时来到处州郡求学 , 十七岁时转投大儒郑复初门下学习理学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天赋异禀的刘基很快便名动江浙 , 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士 。 郑复初曾对刘基的祖父说:"这个孩子长大后必会光耀刘氏门楣 。 "西蜀名士赵天泽在点评江浙才子时 , 认为无人能出刘基之右者 , 并将其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 说刘基有朝一日必成大器 。 刘基果然不负众望 , 元统元年刘基高中进士 , 跻身仕途 。
文章图片
起初 , 刘基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 希望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 通过实绩发挥自己的才干 。 然而 , 在刘基走马上任后 , 并不受上司赏识 。 因为刘基是汉官 , 所以他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蒙元统治者的采纳 。 因为刘基的名声太响亮 , 刘基的同僚嫉妒他的才干 , 对他进行了排挤和打压 。 刘基对腐朽的官场失去了信心 , 一气之下挂印辞官 , 回到老家消极避世 。
没有了世俗的纷扰 , 刘基逐渐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 静下心来的刘基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与社会现状做了一番总结 , 写就《郁离子》 。 就在刘基潜心著述时 , 国家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因天灾人祸不断 , 各地民不聊生 , 不断有百姓揭竿而起投入到起义的事业中 。 此时的元王朝已危如累卵 , 然而 , 各路义军不能同仇敌忾 , 反倒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中 , 社会动荡不堪 。
刘基虽在家中 , 但是 , 他的消息非常灵通 。
在对国家大势进行了一番分析后 , 刘基认为声名不显的朱元璋胜算最大 , 他的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真龙之气 , 他率领的红巾军无疑是最有希望推翻蒙元统治的义军 。 1360年 , 朱元璋主动找到了归隐田园的刘基 , 并向其表明来意 。 刘基效仿孔明将天下大势做出规划 , 与朱元璋进行了一番"青田对" , 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
文章图片
据说 , 在两人见面时 , 刘基向朱元璋描绘了一幅建立万世基业的宏伟蓝图 , 并提出了十八条行之有效的治国良方 。 朱元璋听了刘基这番高谈论阔 , 当即认为:刘基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张良、孔明 , 并将其任命为帐下首席军师 。 之后 , 刘基将所有筹码全部投注到朱元璋的霸业中 , 为其鞠躬尽瘁 。 为了让朱元璋从南方义军中脱颖而出 , 刘基将一统江山规划为三个步骤:
消灭陈友谅;
解决张士诚;
北上中原成就霸业 。
最终 , 刘基的想法与朱元璋的思路不谋而合 , 使朱元璋更加坚信刘基能让自己成就帝业 。
从朱元璋后来的行军路线中我们可以发现 , 红巾军的每一步都按照刘基拟定的战略行事 , 先是向陈友谅示弱 , 诱敌深入 , 随后一举将陈友谅的主力歼灭 , 随后在鄱阳湖解决了陈氏余孽 。 第二年 , 红巾军又用同样的方式剿灭了张士诚的义军 , 自此朱元璋在各路义军中一家独大 。 最后 , 朱元璋终于对中原展开最后的收割 , 在率军北上进攻元大都的同时 , 于南京建立帝业 。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唐朝诗人考上状元的却寥寥无几,他去考中了,还得到公主青睐
- 为何田文镜得不到康熙重用,却受到雍正的青睐
- 《重生70之农女逆袭》她重生七零成知青,不料被首长拐回家当军嫂
- 刘伯温|刘伯温有多神?清朝王爷挖开了他的墓,石碑上的字把人吓个半死
- 古代美女那么多,只有四大美女名留青史!原因竟是缺陷产生美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 1044年,狄青捅了范仲淹一刀,错了吗?
- 知青往事:陕北插队10年,回到北京,他开始了新生活
- 刘伯温|刘伯温临死预言,9代之后,刘家必出奇才,百余年后一一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