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

昕亚综合整理
据红星新闻5月20日消息,贝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
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
文章插图
此外,贝壳找房内部人士告诉武汉晨报采访人员,消息属实,内部邮箱也已经公布,“肺癌,应该有段时间了。”
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
文章插图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与晚期病变预后差距巨大,早发现早诊断无疑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此,早期筛查对改善肺癌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肺癌筛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提到肺癌相关检查,很多人都会想到胸部CT。那么,肺癌筛查是不是用CT呢?还有更新、更好的方法进行肺癌筛查吗?如何进行肺癌筛查更有效?针对这些问题,《医师报》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打造的一档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科普节目“肺腑支言”-世界肺癌日专场中,做客直播间的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两位教授为大家做了详细解答。
肺癌筛查:LDCT、液体活检、人工智能了解一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介绍,早期肺癌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这导致80%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针对高危人群建立合理、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系统对于改善我国肺癌预后非常重要。目前可以用于肺癌筛查的检查,除了大家所知的螺旋CT,其实是低剂量螺旋CT,还包括液体活检和肿瘤生物标志物等筛查技术。
首先,低剂量螺旋CT(LDCT)是最容易想到的肺癌筛查手段。LDCT不同于普通CT,其放射剂量仅为普通CT的1/4左右。而其在发现较小、较早期肺癌方面效果比普通CT还要好。研究显示,LDCT的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对于直径小于5mm的肺结节,LDCT的灵敏度高达88%。
不过,正如大家所知,一项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通常是相反的。LDCT的灵敏度高,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曾教授介绍,LDCT等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假阳性率,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排查新冠,胸部CT检查的应用率明显增高,导致很多人被查出肺结节,带来了一定的恐慌。这与LDCT特异性不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
文章插图
低剂量螺旋CT
近年来,液体活检是肿瘤领域中飞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尤其是在肺癌领域。液体活检最早在1974年由Sarrell等提出,用于诊断滑膜疾病。近期重新提出的液体活检概念,是通过收集体液,分析其中的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诊断的新兴手段。其生物标志物包括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肿瘤血小板(TEP)等。
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曾教授介绍,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取样获取肿瘤细胞信息的手段,最初是作为辅助肿瘤治疗的突破性检测技术,具有实施检测、可重复取样以及微创等优势。最近,该技术也被考虑纳入肺癌筛查的方法。
另外,人工智能(AI)的发展也为肺癌在筛查提供了极大助力。如前所述,随着各种体检、检查中CT扫描应用的增加,如何短时间内从大量影像资料中筛查出真正的肺癌早期病灶成为影像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而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成功大量影像学资料中快速、准确地锁定早期肺癌病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高达95%以上,这无疑成为影像科医生的得力助手。
多学科|贝壳董事长因病去世,面对肺癌,我们有更好的筛查方法吗?
文章插图
人工智能
系统化、流程化肺癌筛查,离不开多学科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表示,随着肺癌早筛意识的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这一方面确实提高了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率。可以说,从进行准确、有效的肺癌早筛,到筛查出可疑病灶后适当的后续处理,整个过程绝不是某一个科室可以独立承担的。这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组建多学科团队,通过实施多学科合作诊疗,实现从体检高危人群筛查,到风险评估、良恶性鉴别、跟踪随访,到各科室介入、干预治疗等环节的系统化、流程化。
支教授介绍,这样不仅可以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精准地筛查和追踪,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还可以减少因为影像学检查出现假阳性而导致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因为有不少人为了“安全”,查到肺结节就要求手术切除。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再小的手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那些如头上白发、眼角皱纹一样无伤大雅的肺结节,就不要选择太激进的治疗手段,无碍健康之余也节约了医疗资源,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