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吧,部下不解,昭:倒过来念


刘禅|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吧,部下不解,昭:倒过来念
文章图片

刘禅|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吧,部下不解,昭:倒过来念
文章图片

刘禅|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吧,部下不解,昭:倒过来念
文章图片

刘禅|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吧,部下不解,昭:倒过来念
文章图片

说起刘备的儿子刘禅 , 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 , 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有就是“乐不思蜀” 。
但不论是哪一个 , 都能看出不是什么好话 , 都在说刘禅这个人脑子笨 , 没出息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 刘禅这个人物形象 , 似乎就是昏君的代表 , 为何呢?
我们知道 ,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 , 还三番五次进行北伐 。 但在诸葛亮死后 , 魏国来攻时 , 他竟然带领文武百官投降了 。
后来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国 , 他回答说 , 这里那么好 , 回去干啥?因此后来人们都用“乐不思蜀”来讽刺他忘本!
所以你看 , 刘禅似乎就真的是一个昏君!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当然不是 , 历史上的刘禅 , 其实很不简单!
首先来说 , 我们很多人都将蜀国的灭亡归因到刘禅身上 , 毕竟他投降了 。 但其实 , 蜀国的灭亡 , 跟刘禅的关系并不大!
我们知道 , 在诸葛亮死后 , 蜀国在和魏国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 而在蜀国内部 , 也逐渐形成了三种意见:南迁、联吴抗魏、投降 。
事实证明 , 刘禅选择了最后一种 。 而这在很多人看来 , 也是最窝囊的一种 , 自己的国家 , 怎能轻易拱手让人呢?可当我们转念一想 , 采取这种方式 , 所付出的代价是最小的!
如果蜀国采取第一种方案 , 即南迁 , 那么也只能暂时保全自身而已 , 并非长久之计 , 最终还是躲不过魏国的征讨 。 至于联吴抗魏 , 只适用于刘备时期 , 因为此时吴国的势力远在魏国之下 。
蜀国在刘禅时代 , 其国力明显不如魏国 , 其差距可以从裴松之《三国志注》引述吴国人张俨的《默记》中就能看出:仅从地盘和人口上对比 , 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大约是1:9的关系 。
在古代 , 地盘和人口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蜀、魏之间的差距 , 一目了然!
因此 , 面对魏国来攻 , 刘禅一琢磨 , 认为与其连番受辱 , 还不如直接投降 , 这样还能让蜀中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刘禅的“扶不起” , 主要还表现在他老爸刘备去世后 , 他对丞相诸葛亮的言听计从 , 这在外人看来很没有主见 。
但其实不然!刘禅还是很有主见的 , 比如诸葛亮提议北伐 , 刘禅就是反对的 。 因为他深知当时蜀国的GDP远比魏国要低 , 不仅打不过 , 而且还劳民伤财 。
但诸葛亮坚持要打 , 刘禅也没有办法!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 , 刘禅便立即停止了北伐 , 所以由此可见 , 他也有明白的时候 。
当然 , 也许你会说:刘禅身为一国之君 , 怎么会制止不了诸葛亮呢?
这个问题说来就复杂了 , 诸葛亮身为蜀汉老臣 , 其威望盛、势力大 , 蜀国的安危基本全掌握在他的手上 , 再说又有刘备托孤 , 所以刘禅虽然贵为皇帝 , 但有时也不得不向其低头 。
实际上 , 这个问题如果延伸的话 , 可以论述的地方还有很多 , 例如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官僚集团和皇权的关系等等 。
但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论述了 , 只要知道刘禅还是比较听诸葛亮的话就可以了 。
刘禅投降后 , 魏国对他还算比较客气 , 不仅封他为“安乐公” , 还安排他到魏国的首都洛阳去居住 , 算是比较照顾刘禅的面子 。
不过 , 善于察言观色的刘禅 , 很快便看出来了 , 这魏国虽然名为曹家的天下 , 但其实早已被司马家族给占据了 , 大权基本掌握在权臣司马昭手上 。 不仅如此 , 刘禅还深深感觉到 , 司马昭对他根本就不放心 。
有一次 , 司马昭专门请刘禅吃饭 , 还故意让表演者演绎蜀国的节目 , 并特地在暗中布置 , 让一些蜀国降将触景生情 , 目的就是为了试探刘禅的反应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 刘禅更是深谙此理 , 于是便提高了警惕 , 故意装出一副嘻嘻哈哈很享受的样子 。
等到演出结束之后 , 司马昭便问刘禅:“你想不想回蜀国呀?”刘禅立即回答道:“这地方这么好 , 还想什么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