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为何用“羽扇纶巾”来描述诸葛亮?他手中的羽扇有何来历?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 。
由于小说和戏曲的描绘 , 我们熟悉的诸葛亮造型 , 就是头戴“诸葛巾” , 右手拿羽扇 , 坐在没有武装的两轮车上 , 一幅逍遥自在的模样 。 《三国演义》中的描述 , 几乎不论任何场合 , 诸葛亮几乎永远是“羽扇纶巾” , 从不穿甲胄 。 连车子也没有武装保护 。 以诸葛亮的谨慎 , 这种装扮 , 在实际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的 。
文章图片
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影视形象
即使出现这种装扮 , 应该有特殊的意义 。 例如五丈原对峙的后期 , 诸葛亮知道自己病重 , 为了激怒司马懿 , 引魏军出战 , 一方面为自己日后退兵需要“替身”做掩护 , 故曾有意塑此形象 。 唐朝虞世南所撰写的《北堂书钞》 , 引用晋朝人裴治《裴氏语林》中的“乘坐素舆 , 手持白羽扇” , 而成为诸葛亮的特殊标志 。 素舆是白色的木质车子 , 并没有防御设备 。
文章图片
【三国里为何用“羽扇纶巾”来描述诸葛亮?他手中的羽扇有何来历?】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影视形象
宋朝的欧阳询撰写的《艺文类聚》中 , 有详细的描述:“诸葛武侯和司马宣王 , 对阵于渭水之边(五丈原)时 , 司马宣王常穿重军服莅临阵前巡视 , 但诸葛武侯则毫无武备 , 乘着素舆 , 头戴葛巾 , 手持羽扇 , 在前线指挥 , 司马宣王不禁回头对手下大将表示:真名士也 。 ”由此可见 , 诸葛亮这种装扮 , 的确是有特殊目的 , 在五丈原塑造的特殊形象而已 , 绝不是他平常和战场上的装扮 。
羽扇是一种叫“尘尾”的东西 , 俗称“尘毛扇” 。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些清谈派的学者最喜欢拿来当饰物 , 表示自己逍遥自在 。
“葛巾”也有来头 , 自古以来 , 士大夫以上皆戴“冠” , 头巾和帽子是庶民用的 。 到了东汉末年 , 在野的隐逸派士人 , 开始流行使用头巾的装扮 。
文章图片
诸葛亮出山前的形象
由于战场上必须常戴盔甲 , 因此休息的时候 , 立刻换上“冠帽”相当不方便 , 士兵或低级军官或许可以让头发不经整理而放下来 , 但高级将领或统帅这样便显得不够“严肃” , 所以习惯戴着“幅巾” 。 这种幅巾和诸葛亮的“葛巾” , 应该颇为相似 。 这也许就是 , 后世为什么会有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形象流传下来的原因 。
总而言之 , 诸葛亮的“羽扇纶巾”的装扮形象不宜出现在前线 , 不但容易遭到弓箭的袭击 , 而且会松弛士兵的警戒心 。 所以 , 当诸葛亮有这种装束时 , 应有其特殊目的 。
- 年羹尧|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 溥仪|清朝灭亡了109年,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是谁给他们发工资?
- 朱棣|二人曾是上下级,27年后顺序调换,师长被授上将,连长成为元帅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安禄山|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 历史揭秘|还珠:同样是塞娅选驸马,为啥选尔康就进京,选尔泰却得入赘?
- 曾国藩|曾国藩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这是为何?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吕布并不是因为美人貂蝉杀掉董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 坚守比逃避更有意义?为何斯大林坚守莫斯科库图佐夫却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