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相亲节目十余年的发展史,更多衍生的细分品类让观众不断在其中找到全新的兴趣点。当更多的95后男女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他们具有着怎样的情感主张和生活观念?

嘉宾|《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文章插图
开播以来,《中国新相亲》一直在互联网上保持高热度,#中国新相亲#主话题阅读量8.2亿,讨论量42万;#张萌说和老公之间没有秘密#、#相亲中的大型社死现场#等子话题也获得了超7亿的阅读量。
高热度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新意被观众所认可?对此,
随着新一代的年轻人进入相亲市场,今年《中国新相亲》主打的便是青春牌,以“青春季”为主题将女嘉宾的年龄界限锁定在95后,希望聚焦新一代年轻人的恋爱过程,解锁他们的社交密码。对此,邵智愚解释了背后的原因:“这个时间点就是大学刚毕业,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一个节点,这个年龄层人的语言体系会有很大乃至太大的不同。”

嘉宾|《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文章插图
在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些95后女嘉宾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与个性。比如有女嘉宾选择的标准是“哪位男嘉宾能猜中自己最常爱戴的头盔”,并最终成功牵手了那个猜对的男嘉宾;有女嘉宾高学历高情商,在爱情方面便表现得十分理性;而有的女嘉宾则直接抛出了“未来会不会加女朋友闺蜜微信”这种犀利的问题。

嘉宾|《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文章插图
“其实相亲节目规则很重要,需要设计一个流程去让嘉宾们的个性完全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陷阱式”的节目设计。一步一步走,你就会逐步了解了所有的男人。当周边亲友和观察团向你抛掷了大量的信息,是听从所有人的想法还是坚持自己内心,这其中就会反映出这一代人的很多个性。”邵智愚表示。
在节目中,女嘉宾们并非直奔外表俊朗、资产充裕的男嘉宾,也并非一味听从别人的想法。更多时候,还是遵从自我内心的判断,向往找到最志同道合的那个他。邵智愚认为第四季节目完成了一个“比较到位的观察”,通过相亲这件事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想什么。
除了展现恋爱观,节目中也在展现着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女嘉宾晋波目前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她在舞台上表示:“尝够了创业的苦,想要尝点爱情的甜”。还有些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交圈,玩汉服、玩cosplay,她们有自己的兴趣偏好,也有着自己对于恋爱、人生看法的思想主张。

嘉宾|《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瞄准95后女生的一次“生活大观察”
文章插图
可以说,在《中国新相亲》第四季的舞台上,一方面是借助对于相亲这件事情的观察,去描摹一个特定年龄层群体的“恋爱画像”,捕捉到他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集中聚焦,呈现出95后群体最为真实的“生活面貌”,完成节目社会价值的再超越。相亲观与生活观交融碰撞,塑造出了舞台上最为真实的她们。
有人把这一季节目比喻成“开盲盒”。女嘉宾无法看到男生们的样子,只能根据不断的了解与判断最终做出选择。这一过程依托规则的设定充满趣味,节目中也是笑声不断,极大地增强了可看性。但除了“可看性”,“开盲盒”的设计还有更深层的追求,便是“还原生活”。
一是还原生活中相亲方式的变化。11年前,东方卫视开播了相亲节目《百里挑一》,邵智愚说那时还原的就是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拿一张白纸写上一个人的鲜明特征,所以当年的节目也有了类似的设计,还原当时相亲场景的样貌。而随着互联网交友不断彰显出磅礴的势能,相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下,女生们对于异性大多停留在手机上的那一个图像,并习惯于这种交流方式。从线下到线上,陌生性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女孩儿们很难通过网络准确知道对方的真实模样。这一季节目开盲盒其实便是去还原数字化生活中的这种真实的交往体验。
正如邵智愚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实际上都不用说对方,你自己在社交软件上描述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这也就是我们敢于把男生放在上面,其他人都看得见。即便其他人给你的信息都是准确信息,你依旧选不出来。而同样,你最终选择的那个可能也并非你最理想的选择。这跟生活当中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是要还原这样一个与真实生活接轨的选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