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

来源:云南日报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丽江地处横断山脉 , 高低相对落差高达4000米左右 , 气侯与植被呈立体分布 。 因此 , 生活于不同区域的纳西族的生产、经济及文化亦呈立体状态 , 纳西族的家具发展也呈多元化立体分布 。 在丽江市境内 , 居住着纳西族、白族、汉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 从中 , 便可以看出纳西族家具发展史的轨迹 , 以及民族文化交流对家具文化进步的影响 。
由于纳西族的生存环境均处于2500-3000米的高海拔山区 , 气候偏寒 , 家居生活仍以火塘为中心 。 火塘是家庭中的核心家具 , 取暖、餐饮、睡觉、待客、文化传承活动皆在火塘边进行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条凳是在一种天然树体上 , 使用简单的工具砍削而成的 , 长短不一 , 有多人坐、三人坐、二人坐和一人坐的 。 凳面由树体制成 , 巧妙地留下树枝即成凳脚 , 有三足、四足或多足 。 凳为矮脚 , 一般高20cm左右 。
纳西族人都喜爱使用粮架 , 把收来的粮食作物挂晒于粮架上 , 待干透后再进行脱粒 。 粮架分单排、双排两种 。 有的粮架顶部盖有木板 , 以阻挡雨水雪霜 , 使粮食可以在粮架上储存较长时间;有的粮架则顶部不盖木板 , 粮食在粮架上晾干后必须及时脱粒归仓 。 单排粮架可以围成“口”字形 , 四周为粮架 , 中间为脱粒场地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粮架)
粮仓有多种形式 , 使用较广的有两种 。 一种为活动型 , 由四五十块木板成“井”字型垒拼而上 , 粮食入仓时 , 随着粮食的增多 , 围板逐步垒高;又随粮食的消耗 , 围板可逐步撤除 , 粮食的入仓和出仓都很方便 。 另一种粮仓为固定型圆木垒成一房间状 , 开有一扇小门 。 此类粮仓除储藏粮食外 , 还可存放其他物品 。
粮柜也有两种 , 一为方形 , 宽、厚都为90cm , 高为75cm , 柜门设于上方 。 这类方形粮柜一般配成一对 , 并排摆放使用 。 另一种为长方形 , 长度一般在180cm左右 , 厚与高与方形相近或略小一些 , 内部分隔成二至三格 , 可存储不同种类的粮食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粮柜)
纳西族传统的家具形式还有许多种 , 这里仅简述数种 。 这些家具保留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传统家具形态 。 这些家具还处在人类早期粗糙简单的制作时期 , 适应于纳西族早期的经济文化水平 。 而城镇及近郊的纳西家庭 , 已在元、明、清三朝开始有所变化 ,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变化较为显著 , 主要原因是吸收引进了内地的家具文化 。
从明、清两代开始 , 纳西族渐渐引入内地家具 。 最初可能在木王府、寺庙等处使用 , 之后木土司家族、富裕的纳西上流家庭纷纷效仿 。 至清朝末年 , 大部分丽江古城及城郊的纳西家庭或多或少的都有数件此类家具 。 初期工匠由木土司从江浙一带特聘而来 , 专为王府及寺庙制作 。 据史料记载 , 早年从事土司府、各大寺庙的建筑、壁画及园林设计的工匠 , 均聘自江浙一带 , 明清风格的家具制作艺人也应包含在其中 。 之后 , 部分内地工匠融入纳西族中 , 其后人继承下了这份工艺;许多城乡纳西木匠自然也吸取了内地家具的生产工艺;此外还有大理州剑川、鹤庆的白族工匠也参与了丽江家具的制作 。
桌子类有书桌、贡桌、茶桌、饭桌等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凳子类有高凳、矮凳两种 。 高、矮两种凳具又分为独凳、双人凳、四人凳 , 在公共场所甚至有供五六人坐的长凳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椅类有高椅、矮椅之分 , 矮椅主要是方便日常生活 , 工艺较为简略 。 高椅主要陈设于殿堂、主室等重要场所之内 , 各项工艺较为精细考究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
储物类有橱柜、书柜、古董柜、杂物柜、衣柜等 。
家具|丽江纳西族家具发展史,你了解吗?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