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解缙 , 大明内阁首辅 , 右春坊大学士 , 明初第一才子 , 《明太祖实录》 , 《列女传》 , 《永乐大典》主编官 。 说实话 , 我一直诧异于为什么解缙在明史中能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 解缙的确有才 , 但才学与政治一旦挂钩 , 前者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如何凸显 。
后来我明白了 , 坊间之所以流传着如此众多关于解缙的传说 , 反复强调其才华横溢 , 倒不如认为是所有人在为他惋惜 。 大家遗憾的不是解缙两起两落的悲惨境遇 , 而是大明的读书人在怨恨那个时代 , 那个文人不堕落成官僚就无法施展抱负的时代 。

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文章图片
解缙
吉水解家 , 有子负才
解缙出生于洪武二年 , 解家是江西吉水县的一个大族 。 能够挺过改朝换代的动乱而屹立不倒的地方士族 , 往往都有着极为强悍的生命韧性 。 有时候我们一句简单的书香世家 , 背后其实包含着几代人的奋勇努力和传承不断的世门家风 。
解家同样如此 。 解缙的祖父是元末的官员 , 父亲曾是元朝的国子监生员 。 因为祖父死于乱兵 , 当时元朝朝廷是可以荫恩父亲官职的 。 但解缙的父亲拒绝出仕 , 一心办学 , 治学 。 解缙的母亲高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 , 琴棋书画具有小成 。
对了 , 当年朱元璋起兵反元的时候 , 曾经和解缙的父亲碰过面 , 据说二人当时对局势有过深入的交谈 , 朱元璋非常欣赏其父 。 洪武建国后曾经邀请解缙父亲出来做官 , 但同样被婉拒 。

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文章图片
古人生活场景
如此看来 , 解家在元末明初的时候 , 在士林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 以致于连朱元璋在建国后都不忘找解家的人出山装点下大明的门面 。 同时 , 解缙的父亲对局势有着惊人的判断力 , 连续拒绝元朝和明朝的官职 。 这是一种观望 , 更是一种谨慎 。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 , 解缙的父亲是对的 。
解缙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 只要是一个认知正常的孩童 , 其才学和见识怎么可能会低?封建王朝所谓的“神童” , 除了极少数确实是高智商外 , 绝大多数都是得益于浓厚的家学熏陶 。
于是我们看到 , 小小年纪的解缙 , 就已经以才名而享誉学界 。 在翻阅解缙年谱的时候 , 我发现在解缙在洪武十七年时 , 就已经有了参加科考的意向 。 这一年解缙才16岁 , 而朱元璋恢复科举取士的时间 , 是在洪武十五年 。

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文章图片
科举榜文(清)
学而优则仕 , 这是封建文人的历史主流 。 16岁的解缙当时有应举的念头 , 也是正常的 。 但是却被解缙的父亲制止了 。 解缙的父亲当时给的理由是:解缙你先帮着把解家家谱修好 , 三年后再去参加考试 。
父亲不是不相信解缙的能力 , 恰恰是他深信解缙必定能够金榜题名 , 刻意压制下了解缙 。 16岁的年纪 , 心性并不稳定 , 甚至可以说解缙一直活在象牙塔之内 。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 那些被冠以“神童”名号的潜力股们 , 往往都逃不掉高开低走的命运 。 而三年后 , 解缙满19岁 , 相信在心智上会成熟不少 , 对于进入官场也相对能做更充分的身心准备 。
于是直到洪武二十年 , 解缙才参加了江西的乡试 , 并且得到了第一名的成绩 。 次年二月 , 入京会试 , 名列第七 。 三月殿试 , 解缙的成绩是三甲第十名 , 同进士出身 , 授中书庶吉士 。
洪武二十一年 , 20岁的解缙正式入朝为官 。

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文章图片
故宫
胸怀气象 , 执着官场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 解缙对于为官从政 , 是有一股执念的 。 我是这样理解的 。
第一 , 解缙曾经见识过官员的特权 。
解缙的父亲曾经因为牵连被问罪 , 罪名可大可小 。 解缙主动找了地方官去求情 。 官员要求解缙对下联 , 解缙完美对出 。 官员一高兴 , 就赦免了解缙父亲 , 并且还介绍解缙入了地方府学 。
同时因为解缙小时候“神童”的名气实在太大 , 经常有权贵邀请他去参加酒宴 , 其间常常谈诗作对 。 耳闻目染之间 , 年少的解缙多少会有些崇慕这样的状态 。

有大才而能治学,却无法完成从文人到官僚的转变——解缙
文章图片
明代官员
第二 , 儒家经典读得越好 , 心中抱负也越大 。
一般书读得特别好的人 , 经常能受到周围人的赞誉 。 久而久之 , 这种赞誉便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 似乎书读得好的人要是不能做出一番大作为 , 便是一种失败和耻辱 。 甚至连解缙自己应该也会如此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