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新唐书·选举志》有云:“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 , 二曰言 , 三曰书 , 四曰制…”无论是如今还是古代 , 对读书人而言 , 写字是立身至关重要的一种方式 , 字写得不好 , 定然会被认为“字如其人” 。
唐朝如此强调 , 明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对明朝时期的科考而言 , 字写得好就是一个加分项 , 否则别想和科考扯上关系 。 从被发现的一张状元文章来看 , 就能知道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

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
字写不好的结果
讨论明朝发现的状元文章之前 , 此处先看一下字写不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从明朝开始 , 朝廷便进行一个硬性规定 , 那就是参加科考的才子必须要写的一手好字 , 至少不能潦草和马虎 。
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中后期的洪秀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反面教材 。 洪秀全出生于耕读之家 , 如此说来 , 他的家人也应当非常注重文化方面的培养 。
也正是如此 , 洪秀全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到私塾中学习 , 并且有了七岁“读通四书五经及其其他典籍”的成绩 。
然而 , 对于这个读书世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 真的是难以恭维 。 首先要提及的就是他所写的字 , 许多人第一眼看了之后 , 感觉那不是读了几十年的书生能写出的 , 而是小学生在画鸭 。

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
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缺陷 , 所以想要通过科考光宗耀祖的洪秀全才屡遭挫折 。 而今来看 , 这条道压根就不是为了他开通的 , 其他字写得好、有能力的都能考上了 , 只有他考了4次、年近30还屡遭落榜 。
如果意识到错误 , 那问题还不大 。 然而 , 洪秀全不仅知错不改 , 还特别讨厌练字 , 认为练习写字是在浪费时间 , 应当将这些闲工夫用来通读经书和多写几句诗 。
都说“读书可改变命运” , 但事实却是“命运由态度所决定” 。 洪秀全的态度就是“死不练字” 。 因此 , 终年到头都不可能将书法练好 , 更不可能在已有规则之下考取功名利禄 。
当然 , 他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特例 , 就是规则不符合自己 , 就自己制定规则 , 带着太平军打下大半个大清江山 , 然后自己规定如何科考 。

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
也许 , 就是因为心浮气躁 , 才让他大病一场 , 并在梦中与耶稣基督交流了几次心得 , 然后成为了上帝之子 。
那么 , 洪秀全真的不知道状元都来自于写字很好吗?也许他就是知道的 , 只是不那么做而已 , 毕竟从明朝起就有先例 。
状元爷的书法
被发现的字体写得很好的明朝状元原名叫赵秉忠 , 考取状元的那一年 , 他刚好25岁 。
与洪秀全比较起来 , 赵秉忠也有极其相似的背景 , 就是家中世代都是读书人 。 当然 , 赵秉忠的家也有特别之处 , 那便是祖上很少有种田的 , 都是官宦之家 。

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
山东自古出文人 , 孔夫子便是他们的楷模 。 赵秉忠也是来自山东 , 自小就受到家族的严格教育 , 虽然家里面地位高、有钱 , 但未曾变成一个纨绔子弟 , 而是成为了一个聪明好学之人 。
历经十年寒窗之苦 , 赵秉忠最终在科考上发光发热 , 于25岁那年成为享誉全国的状元 。 不过 , 就这么一个凭借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人 , 后来却因为别人的陷害而被罢官了 。
但就算是如此 , 他当年获得状元的考卷被保存得很好 , 当再次发现这一考卷的时候 , 人们始终都无法相信 , 那是人写出来的东西 。
说到此处 , 就不得不提及前些日子比较火热的书法讨论 。 某些自诩为大师的“丑书”发明者认为 , 规规整整的字体“毫无艺术性” , 与打印机的非常相似 。

明朝25岁状元的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文章图片
对此 , 大师们沉迷于“吼”、“射”、“泼”等性情发挥 , 写出了只有自己才认识的字 。 而就算是如此 , 许多人还追捧为“艺术作品” 。
试问 , 书法作品一旦没有了形体 , 那还叫书法吗?和画画不是更贴近?对此 , 由于专业知识不够 , 所以不进行深入探讨 , 让大师们自个儿去争论吧!
赵秉忠留下来的状元考卷大约有2000多个字 , 从头到尾 , 字体相当规整 , 间隔很得当 , 没有任何一个错字 。 如果不提及赵秉忠的名号 , 也许人们会以为 , 那就是“印刷”出来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