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刘备入川时 , 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 刘备攻下汉中 , 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 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 镇守汉中十年 。 刘备即位后 , 拜镇北将军 。 随同诸葛亮北伐 , 拜凉州刺史 , 封都亭侯 , 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 之后 , 他曾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 , 仿效韩信故事 , 与诸葛亮会师潼关 。
但是 , 魏延此举却遭到了向来谨慎的诸葛孔明的反对 。 建兴十二年(234年) , 孔明病故五丈原后 , 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 , 魏延决定接过蜀军主力的指挥权 。 然而 , 诸葛亮临终之前 , 已做好了后续的部署 , 以至于 , 在其病故后蜀军主力由杨仪带回蜀国 , 魏延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 。

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文章图片
盛怒之下的魏延 , 带领自己的嫡系部队焚毁栈道 , 堵在蜀军主力的必经之路上 , 截住了杨仪 。 魏延以诸葛孔明的丧事作为借口 , 向杨仪兴师问罪 , 并将矛盾进一步激化 。 魏延此举激怒了蜀军众将 , 在这场冲突中马岱杀掉了魏延 。 在魏延死后 , 他的行为被定性为谋反 , 按照蜀科律法 , 其三族被诛灭 。
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 , 不过 , 据裴注引《魏略》所记 , 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 , 杨仪因怕魏延趁机陷害 , 所以 , 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 , 并发兵攻之 。 然而 , 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 , 所以 , 只逃不战 , 最后终于被追杀 。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 , 相比之下 , 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更为可信 。 初看《三国志》时 , 这一段内容让我觉得云里雾里 。 按理说 , 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 自古以来只有篡权谋逆或里通敌国才会被判处这种极刑 。

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文章图片
那么 , 魏延究竟犯了什么罪呢?为什么普遍认为魏延是反贼呢?
这里 , 必须要申明一点 , 后脑长有反骨是小说中的说法 , 正史里并没有相关的记载 。 魏延究竟是谋反还是通敌 , 我们只能从一些细节中推敲他的立场 。 在魏延本人看来 , 丞相一命呜呼后 , 他便成为蜀军中的顶梁柱了 , 作为蜀国最后一道屏障的他理应掌握所有兵权 。
只不过 , 魏延做梦都没想到丞相临终之前早已做好了安排 , 蜀军的指挥权被交接给了杨仪 。 更让魏延难以接受的是 , 地位不低的他竟然沦为杨仪的“断后将军” 。 然而 , 接下来魏延的行为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 如果他仅是不愿意屈居人后的话 , 完全没必要烧毁蜀军主力的后路 , 堵在杨仪的必经之路上兴师问罪 。
不论如何 , 魏延此举虽然是针对杨仪本人 , 但是 , 他已煽动了身边的将士违抗上命 , 这种情况在古代已属于“乱军之罪” 。 试想 , 若魏延的计谋得以实施 , 那么 , 蜀汉所损失的 , 恐怕不止杨仪一人 , 连蜀军的主力也要死伤惨重 , 幸好杨仪早已做好了准备 。

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文章图片
魏延率兵焚毁山路时 , 杨仪就已经开始准备凿山通路了 , 魏延根本没机会与杨仪发生生面冲突 。 故此 , 这起内乱中蜀军并未出现折损 。 客观来看 , 不论是魏延煽动麾下的士兵 , 还是阻挡了蜀军主力的行进路线 , 这些行为都已足以将其以军法处决 , 这是不可饶恕的 。
换句话说 , 不论魏延有没有谋反 , 他的行为都已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 这一点 , 与魏延是否针对杨仪并无直接关系 , 因为 , 他已影响到了蜀汉的安危 。 像魏延这种因为一己之私 , 而拿国家的利益当作筹码的行为 , 放到任何朝代任何政权中都是不会得到宽恕的 。
更何况 , 当时魏延谋反的流言已传遍了蜀国 , 他的行为无疑成了坐实流言的证据 。 以魏延的军事能力来说 , 解决掉杨仪根本不存在难度 , 可是 , 他为什么仍败在了杨仪手里呢?

诸葛亮死后,杨仪将魏延置于死地,株连三族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文章图片
不过 , 对付一个魏延还不算太吃力 。 费祎是何等人物 , 李福曾经过来问诸葛亮死后谁能够替换他 , 诸葛亮推荐了费祎 , 可见费祎这哥们能力是毋庸置疑 , 另外费祎可是号称拥有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啊!孙权曾经就领教过这条毒舌 。 费祎有一次去东吴做客 , 孙权这个人喜欢搞恶作剧 , 弄个愚人节节目啥的 , 费祎没到之前 , 孙权对群臣说:一会费祎过来 , 都埋头吃饭 , 别起来 , 嘿嘿 。 费祎到了后 , 只有孙权放下碗筷 , 其余人仍然狼吞虎咽 , 费祎知道孙权刁难他 , 然后笑着说:凤凰来到 , 麒麟知道吐掉珠子迎接 , 可那些骡子、马不知道啊!一句话说的孙权下不来台 , 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 幸好当时有同样才华的诸葛恪接过话茬 , 才解了孙权的难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