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章武元年(221年) , 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 , 于成都称帝 , 国号“汉” , 年号“章武” 。 同年 ,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 , 发兵讨伐东吴 。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 , 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 , 自率陆军进军 。 同年秋七月 , 蜀军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 , 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 。 在夷陵之战后 , 刘备退至永安白帝城 。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 ,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 , 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 , 刘备病逝 , 享年六十三岁 。 谥号昭烈帝 , 庙号烈祖 , 葬惠陵 。 由此 , 在兵败夷陵之后 , 刘备没有回到蜀汉都城 , 而是一直待在永安白帝城 , 时间在一年左右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刘备兵败夷陵后 , 为何一直待在白帝城?他在思考什么?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图片

首先 , 按照常理来说 , 在夷陵之战后 , 因为蜀汉大军损失殆尽 , 所以 , 成都作为蜀汉的都城 , 自然是人心惶惶 , 也即需要刘备这位皇帝回来坐镇和安抚 。 但是 , 此公元222年秋到公元223年夏 , 也即接近一年的时间中 , 刘备一直待在永安白帝城 , 并没有回成都的打算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刘备为什么一直待在这里呢?接近一年的时间中 , 刘备在思考什么呢?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 , 第一个原因就是需要防备东吴可能的入侵 。 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先主自猇亭还秭归 , 收合离散兵 , 遂弃船舫 , 由步道还鱼复 , 改鱼复县曰永安 。 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 , 屯驻南山 。 ”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图片

踵蹑(踵蹑) , 有相继 , 接连的意思 , 也即在刘备撤退到永安白帝城后 , 东吴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紧随其后 , 从而跟在刘备大军的后面 , 并屯驻南山 。 基于此 , 在夷陵之战后 , 东吴依然对蜀汉虎视眈眈 , 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 面对李异、刘阿等率领的东吴大军 , 戎马一生的刘备自然不愿意退缩 , 更不愿意回到成都 , 而是要在蜀汉的东大门永安白帝城坚守下去 。 进一步来说 , 夷陵之战的失败 , 让刘备非常不甘心 。 在一定程度上 , 如果可以在永安击退东吴大军的进攻 , 无疑可以平复刘备心中的愤懑之情 。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图片
公元222年十月 , 也即夷陵之战结束后 , 孙权选择背叛曹魏 。 在此之前 , 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 曾向曹操俯首称臣 。 现在 , 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 , 蜀国这边的威胁得以解除 , 孙权也认为不必再向曹丕称臣了 。 对于孙权权的欺骗与背叛 , 曹丕十分恼怒 , 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 , 以围江陵 , 多获舟船 。 斩首执俘 , 降者盈路 。 牛酒日至 。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东吴和曹魏之间的关系变化 , 尤其是曹丕征讨东吴的消息 , 刘备肯定会及时获悉的 。 于是 , 刘备留在永安白帝城 , 很可能就是等待曹丕征讨东吴的走向 。 公元222年 , 曹丕自许昌南征 , 诸军兵并进 , 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 , 击败孙盛 , 大破吕范 , 火烧诸葛瑾 , 几乎攻下江陵 。 孙权临江拒守 , 几条战线或溃或败 , 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 。 不过 , 东吴还是艰难化解了曹丕三路征讨东吴的战役 。
最后 , 在笔者看来 , 如果曹丕三路征讨东吴取得了胜利 , 甚至直接攻入到东吴境内 。 那么 , 此时坐镇白帝城的刘备 , 完全可以率领手中的2万兵马 , 以此反攻东吴 。 虽然规模上不如夷陵之战 , 但是 , 只要曹丕可以吸引东吴主力 , 刘备这一边完全可以浑水摸鱼 , 甚至收回关羽大意失去的荆州 。 当然 , 非常可惜的是 , 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 , 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 不过 , 不管怎样 , 刘备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 , 还是给了孙权非常大的压力 。 就孙权来说 , 听闻刘备驻扎白帝 , 非常害怕 , 派遣使者请和 , 刘备同意 。 由此 , 非常明显的是 , 夷陵之战中 , 虽然是东吴一方获得了胜利 , 但是 , 最终的结果却是胜利一方的孙权主动派遣使者到刘备这边请和 。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非成都?有何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