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第三次北伐的惨败让桓温的声望大受损伤 , 前面笔者讲过 , 桓温之所以发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 , 无非是积累自己的声望 , 从而达到谋取政权的目的 。
对于第三次北伐的失败 , 桓温自然不可能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 于是便迁怒于无法打开通往淮水水门的袁真 , 对于手握重兵 , 大权独揽的桓温 , 东晋朝廷不敢追究 , 眼见如此 , 袁真自知难逃兵败之责 , 愤而占据寿春叛变 , 他自知无法同桓温抗衡 , 便联结前秦与前燕 , 企求两国支持自己 。

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文章图片
一年后 , 袁真病死 , 其子袁瑾在前燕和前秦的扶持下继续占据寿春对抗桓温 , 桓温率军攻打寿春 , 先击败燕军 , 然后围困住了寿春城 , 眼见坐困寿春的袁瑾独木难支 , 前秦率军支援 , 结果又被桓温击败 , 不久后 , 桓温成功攻破寿春 , 自此豫州南部以及徐淮地区落入了桓温手中 , 东晋朝廷实际控制区域只剩扬州及蜀中南部 。
寿春之战后 , 桓温恢复了些声望 , 但他对于权力的追求之心却永无止境 , 因为之前三次北伐都有朝廷在背后做梗 , 为求让自己的威望大过皇权 , 桓温率军入朝 , 废掉皇帝司马奕 , 另立司马昱 。
不得不说桓温武力擅行废立 , 成功的震慑住了满朝文武 , 据史料记载 , 连桓温本人在行事之时都极为紧张 , 但东晋朝廷毕竟是由几个大士族共同建立起来的 , 桓温的倒行逆施更使得这些士族愤怒不己 , 所以之后更是与桓温内斗不休 。

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文章图片
废立之后 , 桓温开始清除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 , 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大臣都受到其迫害 , 其中前几期讲过的立志北伐的庾氏一族几乎被其灭门 , 庾氏乃是当时的几大族之一 , 庾氏的覆灭让满朝文武对桓温更加恐惧 , 甚至连日后的东晋名臣谢安都要见而遥拜 , 对桓温的态度恭敬如见帝君 。
司马昱继位后想封桓温为丞相 , 让其入朝辅政 , 变相的将桓温束缚在朝廷中枢 , 但桓温的野心岂止是权倾朝野 , 对于司马昱给自己的封赏桓温一概不接受 。
第二年 , 司马昱病重 , 急诏桓温入朝 , 桓温故意选择不予理会 , 司马昱连发数道诏书见桓温都不回应 , 知道其心志 , 无奈之下便想下诏命桓温摄政 , 但因反对桓温的王坦之阻止 , 遂改摄政为辅政 。

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文章图片
司马昱死后桓温接到遗诏愤恨不己 , 他以为司马昱必会因惧怕自己而让位给自己 , 或者让自己摄政 , 那么天下将会落入自己之手 , 结果没想到是让自己辅政 。
但因为群臣都惧怕桓温 , 不敢拥立太子司马曜登基 , 在东晋重臣王彪之的努力下 , 司马曜得以登基称帝 , 但太后恐惧桓温 , 怕桓温会兵变 , 便力主让桓温摄政 , 在王彪之等重臣的阻拦下 , 桓温最终没能得逞 。
对朝廷怨恨的桓温对于朝廷的征召命令选择无视 , 甚至在司马曜登基的第二年率兵入朝拜谒皇陵 , 实际上是借此威慑朝廷 , 迫于大军威胁 , 满朝文武皆跪拜于道旁迎接桓温 , 建康城一度流传桓温将要兵变自立 , 但最终桓温因病离开了建康城 。

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文章图片
回到驻地的桓温陷入病重之中 , 眼见摄政无望 , 桓温逼迫朝廷加九锡 , 封自己为王 , 朝中谢安、王坦之等人探听到桓温的病情 , 故意拖延 , 结果直到桓温病死 , 封王的旨意依然没有下达 。
桓温因为喜爱年幼的庶子桓玄 , 便让桓玄袭自己的爵位 , 并兵权交给自己的弟弟桓冲 , 结果桓温的另外两子不服 , 企图谋杀桓冲夺取兵权 , 进而除掉桓玄 , 结果失败 。
桓冲忠心于晋室 , 以匡扶社稷以理想 , 以笔者看来其颇为迂腐 , 桓冲选择了将桓氏一族的权力还给朝廷 , 牺牲家族利益换取国家的利益 , 桓氏一族由此开始短暂的臣服于东晋 。

桓温野心勃勃却至死未篡,桓冲还政于朝廷
文章图片
对于桓温的一心 , 不需笔者多言 , 大家自行可以看出 , 这就是一位有野心 , 亦有手段 , 但却过于在意声望的人物 , 谋权篡位本就没有什么好名声 , 桓温想凭借极高的声望迫使晋室禅位给自己无异于痴人说梦 , 既然已经做出了废立的举动 , 还想明正言顺的篡位 , 实在迂腐 。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直接提兵入朝篡位 , 各大士族都会选择对抗他 , 可是从他废立开始 , 朝中各士族已经与其划清了界限 , 之后他又清除异己 , 如果直接篡位再清除掉反对自己的大臣 , 待朝中全是臣服于自己的大臣 , 天下便尽入其手 , 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