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83岁老人,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却遭谴责,今成5A级景区
文章图片
如果你想要摧毁一个人 , 那么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毁掉他所有的骄傲 。 这样的办法同样适用于国家 , 我们国家值得骄傲的事情有很多 , 从战火时期的抗战儿女到宏伟建筑 , 无一不被迫害过 。
【浙江一83岁老人,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却遭谴责,今成5A级景区】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的皇家园林 , 其建筑设计还有规模都是仅有的 , 有着“万园之园”之称 , 这是无数人民的心血 ,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礼物 , 更是国家的骄傲 。
文章图片
但是这个骄傲在1860年焚毁殆尽 , 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 修与不修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 这个问题由一位83岁的老人给出了答案 , 耗费300亿修建的园林 , 如今展现在众人眼中的是什么模样?
圆明园修建于1709年 , 是前朝皇帝送给雍正的园林 , 在雍正继位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拓展修葺 , 随着时间慢慢修修建建 , 范围也越来越广 , 但是在道光年间 , 清朝呈衰败倾向 , 财力不足 , 这股势头才慢下来 。
文章图片
经过三朝皇帝的修建 , 建成的圆明园范围足足350公顷 , 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除了建筑极度华美之外 , 在园内还摆放了许多奇珍异宝 , 在当时的外人看来无异于一个房门大开的藏宝库 。
这样的宝藏值得任何一个国人为之骄傲 , 但是也足以引来觊觎财富的贼人 。 那时八国联军侵华 , 清朝因为长期封闭信息 , 导致信息科技等都非常落后 ,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
敌人一路杀进北京 , 圆明园的辉煌与脆弱就这样暴露在敌人眼前 , 他们没有为之付出过心血自然不懂得爱惜 , 里面所有的贵重物品全部被一枪而空 , 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 。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在抢夺完所有的奇珍异宝之后 , 对于这些看起来气势磅礴的建筑 , 他们无法搬走 , 便起了摧毁的心 , 一把大火将千万人的心血付之一炬 , 再也看不到往昔的巍峨 。
圆明园像是一条深可见骨的刀疤横跨在中国人的身上 , 直到新中国成立 , 这些伤痕才渐渐有好转的趋势 , 在政府的管辖下 , 圆明园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 周围开始采取植物保护措施 。
对于是否要重修圆明园一直是一件大家争论的事情 , 持赞成意见的人觉得 , 一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而且在当代的科技帮助下 , 修葺复原并不是一件难事 , 这该修 。
文章图片
再者说 , 这么大一个园林 , 就这样破败不堪地放在哪里也不像样 , 如今的我们还能依稀找到圆明园当年的影子 ,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 , 后人总有一天会忘记这辉煌的存在 。
而反对的人则觉得 , 正是要这破败的园子才能提醒我们当年发生过什么惨痛的事 , 这样我们才能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 激励国人朝更好的方向走去 。
现在重新修建 , 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人民的钱应该放在更需要的地方 , 而且现在重新复原的圆明园也不再具有之前的历史意义 , 一个所有零件都被更换的园林还是之前的园林吗?
文章图片
这两种说法呈两极化分布 , 谁也不能说服谁 , 时间一天天拖下来 , 修葺圆明园这件事情也就这么搁浅下来 , 直到一位83岁的老人大包大揽的将这件事包下来 , 并做出决定:修 。
但是却不是在原地修葺 , 而是将地址选择在了横店 , 这个名字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 这是明星们选择拍戏时的一个重要场地 , 里面已经有了大量的建筑群 , 老人决定 , 将圆明园挪进去 。
此言一出 , 无人不惊 。 很多专家谴责他这是口出狂言 , 圆明园鼎盛时期的规模是由三位皇帝倾力打造的 , 难不成这个老人也有这般富可敌国的财富不成 。
文章图片
这位老人名叫徐文荣 , 是浙江横店集团的董事长 , 手上的握着的财富确实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 能真的重建一个也说不一定 ,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 , 可重新修建也还存在其它问题 , 不少人等着看接下来的后续 。
没有在原地址重新修建 , 而是选择在横店其实已经是一件非常讨巧的做法 , 但是依旧抵不住有人抵制 , 认为刘文荣不该搞这种赝品 , 觉得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 。
- 福建省|福建一农民五千元买下皇帝龙床,专家:无价,老农:五亿卖你
- 罗士信|她生擒程咬金,杀罗士信,因贪恋美色投降,却被未婚夫一枪刺死
- 雍正|雍正临终前杀死一人,助乾隆稳坐皇位60年,自己不惜背上千古骂名
- 乾隆|乾隆问武将要何赏赐,一个要美人一个要官,二人下场截然不同
- 美国|活久见!30张珍贵的老照片,一看就停不下来
- 妲己|妲己发明一种酷刑,让犯人闻风丧胆,现成造福后人居家必备之物!
- |李小龙是不是天下第一?妻子在晚年说:有一种对手李小龙很害怕
- 跟犹太人学做生意:想赚钱,就多和一种人打交道,多赚一种人的钱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打狗运动,起因你还记得吗?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