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汉人大臣死后进太庙吗?有且只有他一个

所谓太庙 , 就是古代皇帝的家庙 , 供奉的是历代皇帝 。 夏朝时 , 太庙叫“世室” , 殷商时 , 太庙叫“重屋” , 秦汉时 , 太庙才开始叫太庙 。

清朝有汉人大臣死后进太庙吗?有且只有他一个
文章图片
太庙.
随着时代的变革 , 太庙的规模和规格逐渐扩大和改变 , 不止供奉皇族 , 也供奉异姓开国功臣 , 或者有大功的异姓大臣 。 毕竟有的大臣为了皇帝的社稷居功至伟 , 贡献远超一般人 , 已经到了皇帝赏无可赏的地步 。 皇帝又不可能瓜分江山给这类大臣 , 所以等这类大臣死后 , 把他们奉进太庙 , 也算是皇帝对他的终极赏赐了 。
时间到了满族人建立的清王朝 , 虽然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 , 但其承袭汉制 , 也设立太庙 , 而且有清一朝 , 有且只有一个汉族大臣死后配享太庙 , 这个人就是张廷玉 。

清朝有汉人大臣死后进太庙吗?有且只有他一个
文章图片
张廷玉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 , 生于1672年 , 死于1755年 , 活了83岁 , 是大学士张英的第二个儿子 , 可谓生于官宦世家 。 虽然是家传当官的 , 但当官能当到死后进太庙 , 说明他对于官场和世事 , 确实有超越父辈的洞见 。 今天就通过一件小事 , 一窥张廷玉的为官处事之道 。

清朝有汉人大臣死后进太庙吗?有且只有他一个
文章图片
雍正画像
1733年 ,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在殿试上 , 被雍正皇帝钦点为第三名的好成绩 。 张廷玉接到消息后 , 非但没有高兴 , 反而立马跑到雍正皇帝跟前请罪 。
雍正皇帝很奇怪 , 问:“朕是公正裁判 , 没有偏心 , 张若霭确实是凭借实力拿下的第三名 。 而且他甚至有实力拿下状元 , 只是朕怕有人非议 , 才委屈令郎当了第三名 , 你为什么要来请罪呢?”
张廷玉听到雍正一番话 , 更加激动 , 叩头请罪说:“国家的科举考试三年才一次 , 可是每次选出来的名额就那么区区几个 , 对于天下的读书人来说 , 科举是他们唯一的上升途径 , 是他们唯一的施展抱负、改变命运的机会 。 我们张家从我父亲张英开始 , 已经很多人中过进士了 , 这些宝贵的名额总不能都让我们张家占了吧 , 请陛下将犬子降为二甲吧 。 ”
雍正听了张廷玉的一番话 , 十分感动 , 就把张若霭降为二甲 。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 张廷玉处事第一个原则 , 就是一心为公 , 至少要让皇帝认为他是一心为公的 。
若是别人家的孩子中了探花 , 第一反应是开心 , 为自己而开心 。 而张廷玉听到孩子中了探花 , 第一反应是忧愁 , 为寒门子弟才智不展、进仕无门而忧愁 。 这是一种为天下人着想的思考习惯 。
清朝有汉人大臣死后进太庙吗?有且只有他一个】当然 , 张廷玉的这种“一心为公” , 也可以解读为“善于揣摩圣意” 。
张家人连续三代人 , 多人高中进士 , 这堵了多少天下寒门子弟的进仕之路?雍正皇帝当下不替天下寒门忧愁 , 难保以后不为天下寒门忧愁 , 那时候 , 雍正皇帝显然会把这种忧愁情绪转换为对张家的不满 。
张廷玉正是揣摩到了雍正的情绪 , 准确地说提前揣摩到了雍正将来有可能产生的情绪 , 于是做出了请罪的自保之举 。
另一方面 , 张若霭降为二甲 , 对张家的权势是丝毫无损 , 反而会提升张廷玉的口碑 。 对于位高如张廷玉者而言 , 权势和声誉想比 , 已经是等而次之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