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觉醒》策略玩法很赞,但似乎还少一点帝王将相的成才细节
翻开历史的长卷 ,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 , 哪个人的成才过程都不简单 。 过五关斩六将 , 经历各种关卡才得到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 这其中 , 参加并通过各种考试是必不可少的 , 比如 ,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的高考 。
古代的科举考试与如今的高考有很多相同之处 , 都属于一个时期里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 ,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 有才华有学识是必须条件 。 所以 , 无论是古代的寒门子弟 , 还是现如今的农村孩子 , 要想改变命运 , 参加科考与高考是最好的途径 。
但是 , 科考和高考也有很大的不同 , 除了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及录取形式、录取比例有所不同外 , 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在考试之前积累人气 。 也就是说 , 你再有才华 , 没有得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推荐 , 也是不行的 。 所以 , 史书里有很多记载 , 一般来说 , 参加考试的人会提前一两年进京 , 先结识名人 , 宣传自己 , 积累人气 , 参加考试并得到推荐 , 才更有把握被录取 。
文章图片
先讲个有趣的例子 ,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 , 心中怀着远大抱负 , 自信满满进京赶考 , 结果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考前准备 , 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只能是四处碰壁 , 接连两次名落孙山 。
第二次落选后 , 陈子昂非常苦恼 , 又不甘心灰溜溜地卷起铺盖回老家 。 当他一个人在长安城里漫无目的地游逛时 , 遇到一位卖古琴的老者 。 据老者说 , 这把焦尾古琴是家传的稀世珍宝 , 价值万金 。
老者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 大家都在议论 , 却没人真的拿出银两买下这把琴 。 陈子昂挤进人群 , 掏出身上所有的银钱买下了这把焦尾琴 。 然后 , 他大声向围观的人宣布:明日此时 , 自己将在这里公开抚琴 , 请大家务必赏光 。
文章图片
第二天 , 人们如约而至 , 把陈子昂围得水泄不通 , 大家都想亲耳听一听这把价值万金的古琴究竟有多么的动听 。 突然 , 陈子昂双手举起古琴 , 将它用力摔在地上 , 只听“啪”的一声 , 这把天价古琴成为了满地碎片 。
【《万国觉醒》策略玩法很赞,但似乎还少一点帝王将相的成才细节】全场鸦雀无声 , 都被惊到了 。 这时 , 陈子昂掏出一卷卷他的诗稿 , 高声说:“蜀人陈子昂 , 有文百轴 , 不为人知 , 此乐贱工之乐 , 岂宜留心?”然后 , 他把自己的诗稿一一分赠给在场的人们 。
不得不说 , 陈子昂这次的自我营销非常成功 。 不久 , 他的诗文和才华就流传开了 , 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甚至评价陈子昂说:“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 。 ”两年后 , 在王适的鼎力推荐下 , 陈子昂顺利考中了进士 。
文章图片
古代还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有推销自己的经历 , 只不过方式不同 , 遇到的机会不同而已 。 如王维因为善诗画 , 通音律 , 一曲琵琶触动了玉真公主 , 得到了公主的大力推荐而考得了第一名 , 白居易得到了顾况的推荐 ,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都得到了欧阳修的推荐等等 。
陈子昂的故事以及这些被上流名人举荐的事例 , 足以说明:有志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们除了有才华 , 还需要带着自己的好作品 , 找到公卿贵族、文坛领袖 , 向他们推销自己 。 目的是给自己营造良好舆论 , 打响名气 。 历史上这方面的故事流传很多 , 都非常有趣 。
相比现如今的高考 , “科举”这个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遥远了 。 所幸的是 , 现在的年轻人 , 不仅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科举 , 还可以通过影像资料 , 甚至可以通过玩游戏通关体验科举考试 , 让自己一步步从秀才、举人到进士 , 再探花、榜眼、状元 , 从中领略参与科举考试的魅力 。
文章图片
早些年看过一部讲科举的纪录片 , 详实地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革存废过程 , 同时也讲述了历代王朝运用科举手段“牢笼英才、牧驭天下”的做法 , 也解析了科举舞弊手段与防弊措施等内容 , 让观众大开眼界 。
后来也接触过一些涉及科举的游戏 , 有的是以科举考试的简单题目 , 如诗词歌赋方面的知识为主 , 玩家拿到考卷 , 点开桌子答题 , 动作刻画非常生动 。 有的相对复杂一点 , 按科举考试的种类进行 , 以选择题的形式让玩家选择正确答案来进行 , 顺利完成所有考试后 , 就可以赢得丰厚的经验值奖励了 。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叛逆者》穿帮镜头合集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山河令》温周番外45,温客行周子舒弥补童年憾事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
- 《延禧攻略》皇帝独宠璎珞24年,其中的缘由,太后早已暗示了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经》真的有如此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