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

摘要独孤家族为中国中古时期北方重要的世家之一 , 其最初为匈奴别部 , 因匈奴内部变乱而分离出来 。 代魏初期 , 独孤部同拓跋部互为依赖共存 , 并凭借与拓跋部联姻而一度强大起来 , 后因拓跋部的政治转型需要 , 独孤部受到拓跋部强力压制 , 部落流离 , 渐渐地脱离了北魏政治圈 。 至北魏后期 , 独孤部始再度崛起 , 其时独孤部的发展呈现一定的游离性 , 魏初极盛一时的独孤刘库仁部及其后嗣基本销声匿迹 , 取而代之的则是魏初默默无闻的一支独孤氏——独孤信部族 , 以独孤信为代表 。

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
文章图片
独孤信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及其军功于魏末乱世中得以建功立业 , 又以同各权势家族联姻的方式巩固其家族势力 , 遂历西魏、北周、杨隋、唐初四代而不倒 , 实现了独孤部的复兴 , 独孤一族也由此开始从部落酋长向着世家大族转型 。 然而入唐之后 , 军功起家的独孤信家族未能快速适应新式的科举官僚体制 , 文化输出不足的独孤信家族遂日渐式微 , 继之而起的则是改姓而来的独孤屯家族和独孤永业家族 。 独孤屯一支以独孤妃而得扬名 , 亦以其宠衰而没落 , 独孤永业一支虽得到独立发展的空间 , 然受时局所限 。

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
文章图片
唐朝后期时局动荡 , 该家族发展动力不足 , 这支独孤氏最终同唐王朝一同走向衰亡 。 总体而言 , 独孤氏家族的兴衰呈现非一般的历史发展进程 , 贯穿着整个北朝隋唐时期 , 其肇始于代魏初期 , 中兴于独孤信时期 , 又藉其军功贵族、帝氏外戚的身份得以活跃于西魏、北周、杨隋的政治舞台之上 。 直至入唐以后 , 独孤氏才逐渐为时代所抛弃 , 随着科举官僚体制的逐步推进 , 独孤家族重武轻文的积弊逐渐显现 , 加之唐朝中后期世局动荡 , 使得缺乏仕进之身的独孤家族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
独孤氏起源问题
古今都有相关探讨 , 但并未形成比较一致而有力的观点 , 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匈奴说、鲜卑说、汉人说等三种说法展开论证 , 因此 , 有必要就这三种说法进行一定的梳理和辨析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早期独孤氏是作为氏族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的 , 因此呈现的是一个游牧部落氏族的原始形态 , 后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 ,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 各民族之间杂糅融合 , 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型民族特色 , 表现为各大部族之间相互斗争 , 最终又是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 , 而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

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
文章图片
由此这些少数部落氏族 , 也开始了分土定居的生活 , 逐渐向小家庭体制转变 。 此外 , 对这一时期的民族认知绝不能纯以血统论 , 或应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研究北朝民族问题的时候 , 不应过多地去考虑血统的问题 , 而应注意‘化’的问题” 。 同样地 , 我们也不能纯粹以文化论种族起源问题 , 在研究独孤氏族源问题方面 , 我们会更多地动态地追述和讨论其起源 , 明确其在不同时期不同族属的乖离问题 。 综上 , 本文的研究将以独孤氏发源问题为起点 , 进而论述独孤氏融合分离而成独孤部及独孤部同各部族间的斗争问题 , 最终落脚在独孤部被离散后形成的三支独孤氏个体家族的重心上 。
匈奴说
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一是刘库仁应即独孤部人 , 二则独孤部族本自刘武之宗 , 其中刘武即刘虎 , 避讳而改 , 而刘虎正是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孙 , 按匈奴左右贤王一般授予匈奴单于子弟 , 故独孤部之先祖似应以南匈奴之苗裔为是 。 查阅《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 知勃勃为刘元海(刘渊)之宗 , 按赫连勃勃系刘虎曾孙 , 刘虎为南匈奴去卑后裔 , 而刘渊系匈奴屠各种 , 那么二者是否有所区分呢?关于这个问题 , 学界讨论颇多 , 唐长孺先生曾指出 , “匈奴别种刘渊反于离石 , 自号汉王” , “按照当时习惯用语 , 所谓‘别部’、‘别种’乃是服属于一个主要部族的其他部族或部落 , 魏收称刘渊为匈奴别种就说明其非南单于一族 , 结合《魏书》卷《卫操传》所载操所著的《颂德碑》称刘渊为屠各匈奴 , 就可知道与刘渊同时的近邻拓跋族内很清楚刘渊乃是屠各族 。 ”

独孤氏源源自哪里,与匈奴有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