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之,《三国演义》中的马超
历史上的马超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是一位武艺高强、勇冠群雄的战将 。 小说中的马超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原型 , 作者充分利用了史书中的基本素材 , 但基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和安排结构的需要 , 又对史书中的材料进行了筛选、提炼和加工 , 重塑了这个英雄形象 。 《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在于既忠实于历史 , 又不为史实所束缚 ,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 充分发挥艺术想象 , 大胆虚构 , 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 人物形象更鲜明 。 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 , 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
文章图片
马超的初次亮相
对马超其人 , 诸葛亮曾有较高的评价 , 他在给关羽的信中说:“孟起兼资文武 , 雄烈过人 , 一世之杰 。 ”但在《三国演义》中 , 马超的“兼资文武”写得不多 , 而“雄烈过人”的一面则被强化了 。 马超的初次亮相是在第十回 。 马腾、韩遂统领西凉人马讨伐李、郭汜 , 两军对阵 , “只见一少年将军 , 面如冠玉 , 眼如流星 , 虎体熊臂 , 彪腹狼腰;手执长枪 , 坐骑骏马 , 从阵中飞出 。 ”来将正是马腾之子、年方十七岁的马超 。 这位少年英雄出场上阵 , 战不数合 , 一枪将对手王方刺于马下 , 接着又生擒另一战将李蒙 。
文章图片
马超为报父仇
第五十八回 , 马超为报父仇 , 兴兵雪恨 , 发二十万西凉大军与曹操作战 。 这时曹操立刀门旗下见到的马超是:“面如傅粉 , 唇若抹朱 , 腰细膀宽 , 声雄力猛 , 白袍银铠 , 手执长枪 , 立马阵前 。 ”只看得曹操暗暗称奇 。 更奇的是 , 渭桥六战 , 马超杀得纵横天下的曹操割须弃袍 , 几乎丧命 。 从此 , 马超之勇天下皆知 。 第六十五回 , 马超为救刘璋来到葭萌关 , 刘备在关上看到:“门旗影里 , 马超纵骑提枪而出 , 狮盔兽带 , 银甲白袍 , 一来结束非凡 , 二者人才出众” , 因而赞叹道:“人言`锦马超' , 名不虚传!”锦马超与猛张飞在葭萌关下恶战数场 , 不分胜负 , 最后被李恢说降 , 主动请缨 , 为刘备攻取成都 , 已顽抗了三年的刘璋在城头上见马超杀来 , “惊得面如土色 , 气倒于城上” , 终于献城投降 。
文章图片
父忠子孝
在《三国演义》里 , 整个事件的因果完全被颠倒了 , 马腾被害在前 , 然后才有马超兴兵雪恨之事 。 从艺术的角度看 , 这种改动应该说是十分成功的 。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孝为先的 , 马超冒然出兵 , 陷父亲及全家于死地 , 这是不孝、不智之举 , 作为一个英雄 , 这显然是不完美的 。 罗贯中颠倒因果 , 使马超集国仇、家恨于一身 , 因此不顾一切地起兵复仇 , 即使大败而逃也能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 同时 , 这样的改动也使马超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 父忠子孝 , 一门英烈 , 均可流芳百世 。
文章图片
具体情节结构和历史事件相结合
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美学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 , 从古至今,学者们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也多着眼于此,由于侧重点不同 , 对作品的总体评价也千差万别 。 笔者以为 , 评价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不应过分拘泥于史料的真实,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考虑作者的意图,即作品要表现怎样的思想和情感 。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所言:“如何组合一个历史境遇取决于历史学家如何把具体的情节结构和他所希望赋予某种意义的历史事件相结合 。 这个作法从根本上说是文学操作,也就是说 , 是小说创作的运作 。 ”
文章图片
小说家应该重视史料
小说家应该重视史料 , 但作为文学“运作”,更应重视对史料的筛选和加工,以便将零散的史料提炼成富有文学性的情节,而情节的优劣则要看是否有利于揭示主题,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小说结构的安排 。 在这些方面 , 《三国演义》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 《三国演义》的感情基调是“拥刘反曹”,这是小说情节、叙事结构发展的内在动力 , 也是作者提炼情节所依据的主要标准 。 马超是刘备集团的重要将领 , 又和曹操发生过直接的矛盾冲突,因此 , 作者在塑造马超形象时就紧紧抓住马超与曹操的冲突大做文章,在史书记载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 让曹操一再出乖露丑 。
- 妲己|妲己发明一种酷刑,让犯人闻风丧胆,现成造福后人居家必备之物!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的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
- 战国末期上党之争,长平之战,赵国君臣真的是鼠目寸光?
- 宋时轮指挥三个纵队打阻击,气得蒋介石说:此乃军人之奇耻大辱!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明白了
- 同是4人组,为什么刘备干不过唐三藏?企业管理,怎样求之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