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我朝国势之尊 , 超迈前古 , 其驭北虏西蕃 , 无汉之和亲 , 无唐之结盟 , 无宋之纳岁币 , 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 其来朝贡 , 则以恩礼待之……呜呼 , 盛哉!
明代诗人敖英在他的《东谷赘言》写下了这气势磅礴之句 , 有人说这句话是对大明王朝的总结 , 也是明朝人绝不屈服的气节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明朝也一直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 明朝所有皇帝均遵循着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天子守国门的先祖之言 , 无论兴衰 , 却都有着宁死不降的骨气 。
但说到将“天子守国”四字做到极致者 , 非明成祖朱棣莫属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靖难之役”后 , 朱棣顺利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下江山 , 改年号为永乐 。
即便有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人当了皇帝 , 但北方元朝残余的蒙古势力似乎并无收敛(当时元朝残余势力已主要分为瓦剌、兀良哈三卫、蒙古本部鞑靼三大部落 , 其中鞑靼部与明朝关系最差) , 只要一有机会就出兵骚扰明朝北方边境 , 大有想要“反明复元”的想法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朱棣一开始本不想再与蒙古大动干戈 , 而是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 , 通过笼络西蒙古瓦剌部 , 让蒙古各部落之间自相残杀 , 以此削弱他们的实力 。
这一策略起初还挺有效 , 至少瓦剌和兀良哈三卫在接受了明朝的恩惠后都有了“称臣”的意思 , 但蒙古本部鞑靼本着自身实力雄厚的基础 , 再加上鞑靼大汗本雅失里自傲的心气 , 明朝与鞑靼部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直到此时 , 朱棣仍和平相处的希望 , 并于永乐七年四月派出使臣郭骥前往鞑靼交涉 , 表明自己不想兵戈相见的意愿 , 没成想高傲的本雅失里下令处决了郭骥 。
此事传到朱棣耳里后 , 皇威大怒 , 朱棣从小是文武兼修 , 且也算是在战马上长大的 , 自己打了大半辈子仗 , 哪会真怕了这区区元朝残部 , 憋了多年的气终于有了借口释放出来 , 当即决定起兵北伐 。
出师不利
无奈曾经与自己打天下的且有统帅之才的猛将要么已经离世(例如为靖难之役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张玉、朱能均已离世) , 要么已有其它重要军务在身 。
选来选去 , 最后决定派邱福带兵十万出征北上 , 同行副将为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 , 参将为靖安侯王忠和安平侯李远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虽然已有众多名将同行 , 但对于邱福的领兵能力朱棣心中难免会有担忧 , 在朱棣眼中 , 邱福确实是一位实打实的猛将 , 但他的能耐更多的是在冲锋陷阵上 , 而不是用兵 , 怕就怕邱福轻敌 。
为确保万无一失 , 朱棣在大军出发后 , 甚至派人用快马追上部队 , 传达自己的担忧:
军中有言敌易取者 , 慎勿信之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果然 , 鞑靼部的用兵方式似乎早就被朱棣参透 , 他们用的正是诱敌深入的打法 。
当明军队伍打到胪朐河时 , 取得了一场小规模的胜利 , 并且抓获了鞑靼部的一名高官 , 几乎没费什么劲明军就从这位高官口中套出了“机密军情” , 称鞑靼大营就在不远处 , 只要率军追击便可一举拿下 。
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头脑的邱福信以为真 , 立即率大军追击 , 结果可想而知 , 中了鞑靼埋伏的邱福大军最终全军覆没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痛失十万大军的朱棣 , 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 , 因为在他眼里 , 此时的明朝再也没有人比他自己更适合带兵去教训这些蒙古残部了 。
御驾亲征
拿下本雅失里公元1410 , 永乐八年 , 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北伐蒙古 , 鞑靼部终于慌了神 , 五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 就算把鞑靼部的军队全部派出都还不够明军塞牙缝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到底是功还是过?
文章图片
于是鞑靼部从一开始便没有了要抵抗到底的想法 , 而是想着如何突围逃跑 , 最终却又因为高层意见不统一 , 本雅失里与阿鲁台闹翻 , 决定各自带一部人马分散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