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选择回到家乡?现在反而都是留在北京?
明嘉靖年间 , 一位老臣正捧着奏疏 , 颤颤巍巍地交与明世宗朱厚熜 。 皇帝却扫了一眼 , 说道:“不准!杨卿 , 朕离不开你啊!”只见台阶下的人满头白发 , 叹了口气 , 他就是正德年间的名臣 , 内阁首辅杨一清 。
文章图片
奏疏上的内容也并不过分 , 之前杨一清也多次上奏同样的内容——乞骸骨归乡养老 。 翻阅浩瀚的史册 , 无论是官方修著的“二十四史” , 还是路边流行的野史杂文 。
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大臣们年纪大了后 , 往往都会辞官归乡 , 他们宁愿要舍弃繁华的京师 , 忍受舟车劳顿之苦也要回乡养老 , 这其中大有学问 。
退休的不同
首先 , 辞官归乡的说法有很多 , 总体上来说 , 有“致仕”和“乞骸骨”两种 。 首先 , 致仕就像如今的年龄大了 , 从工作中退休 , 和古代的“出仕”恰巧相反 。 在强汉盛唐这样的朝代 , 由于政治较为清明 , 国力强盛 , 去朝廷做“公务员”就成了当时世子们的目标 。
文章图片
这些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 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出将入相 , 位极人臣 。 因此朝廷冗员繁多 , 以至于汉朝明文规定官吏年70 , 耳目不聪 , 腿脚不便 , 就得致仕 。 唐制则规定 , 凡职事官70以上均应退休 , 或者“年虽少 , 形容衰老者 , 亦听致仕” 。 退休以后 , 五品以上的官吏可得半禄 。
而“乞骸骨”就不同了 , 是由于官员能力太强 , 即使到了该退休的年龄皇帝仍然离不开他 。 大臣实在想退休了 , 便“乞骸骨” , 希望皇帝能把自己风烛残年的一把老骨头赐还给自己 , 让自己回乡安度晚年 。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人们讲究“叶落归根” 。 君不见 ,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那些年老的官员 , 年少时从家乡经过乡试、会试、殿试披荆斩棘 , 一路考上去 , 即使日后位高权重 , 也会对家乡有种特殊的感情 。 因此很多人会在退休后回到自己开始的地方 , 了却余生 。
皇帝的猜忌
自古以来 , 皇帝一方面不得不分出自己手中的权力 , 来让大臣们来帮助自己工作 , 另一方面却又担心他们会利用手中的职权徇私舞弊 , 图谋不轨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选择回到家乡?现在反而都是留在北京?】以明初为例 , 明初的“空印案”、“蓝玉案”等闹得众位大臣人心惶惶 , 加上明太祖一向快刀斩乱麻 , 在职的官员被成千上万地屠杀 。 即使大臣退休回家 , 如果朱元璋不放心 , 依然能够派锦衣卫带着毒药了结他的性命 。
文章图片
因此在卸任京官职务后 , 很多官员选择回乡 ,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 , 远离政治漩涡中心 , 享受一个平静的晚年 。
没有生存的空间
京官退休的时候 , 积累的那点可怜的人脉和俸禄在京城肯定不够用 。 他们在任期间 , 山珍海味 , 极尽奢华 , 全国最好的东西都齐聚在京城 。 退休后转瞬间世态炎凉 , 在首都一没有余钱 , 二没有生存手段 。
家乡就不一样 , 多年以来他们在京城接受各级地方官员的“冰敬、碳敬”等几十种贿赂 , 这笔钱虽然在繁华的首都算不了什么 , 但能够在老家买下一大片田产 。 在农耕文明的中华大地上 , 土地就代表了生产力和阶级 。
文章图片
做官员的父亲购置了产业之后 , 就能够安享晚年 , 品尝到其中的好处之后 , 就会让自己的儿子继续踏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上 。 如此周而复始 , 一代代下来 , 普通家庭陡然变为乡绅 。
房屋问题也是官员归乡的原因之一 。 像今天一样 , 首都无论是地段还是房价都能称得上是寸土寸金 。 在官员在职的时候 , 朝廷会划拨一处宅院作为官员的府第 , 但是这座宅院从名义上来说 , 所有权是属于朝廷的 。
文章图片
如果每位京官的在京府第都可以算作其名下的产业 , 就会使一大片乡土观念不那么浓重的官员留京养老 。 长此以往 , 新官到任 , 退休的官员却不走 , 京城的地价飙升 , 吏部财政紧缩 。 因此 , 古往今来也就只有亲王、驸马等皇亲国戚能在京城永久定居 。
- 秦国|台湾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什么样?秦国版图变大,个别朝代非常经典
- 后宫史|古代打仗时间周期长,士兵们怎样处理生理需求?都是用这3种办法
- 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对此十分痛恨,现如今却非常流行
- 宋代太学管理:为统治者培养出大批官员和学者,给后代以很大影响
- 古代人如厕解密,老百姓没有厕纸,用什么清洁?
- 古代盐很珍贵不得私自贩卖,那咸鱼又该如何处理?官府早有对策
- 中西法治社会的起源,探究古代法制文明的异同
- 古代高考结束后怎么庆祝,谢师宴是最基本的,方式比现在丰富多了
- 改朝换代是历史必然?为何我国古代始终有王朝更迭的历史轮回?
- 古代中西方经济差异表现,西方非谷物经济如何维系?我们一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