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论135」王导忠心有瑕疵(晋元帝至穆帝时期第七篇)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按】《董元奔史论》以帝王为经结撰 , 每篇2000字左右 。 本篇为“晋元帝至穆帝时期(317-361)”第七篇 。 作品系原创 , 版权受头条维权机制及国家维权监管系统保护 , 侵权必究 。

「董元奔史论135」王导忠心有瑕疵(晋元帝至穆帝时期第七篇)
文章图片
(插图:王导家族聚居地秦淮河畔)
东晋早期大臣王导(276-339)病逝后 , 晋成帝在朝廷上为他举哀三天 , 礼节比照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懿之弟) , 并赐王导美谥“文献” 。 汉成帝为什么如此善待王导呢?因为王导是东晋初期的顶梁柱 , 他和他的显赫家族是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稳定江南政局的最重要依靠 。 而在东晋以后 , 历代史学界都称王导为晋朝忠心耿耿的中兴重臣 。
王导举家族之力助琅琊王(后来的晋王、晋元帝)司马睿南迁晋室 , 并组织武装北拒后赵 , 然后平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 稳定东晋政局 , 说王导是东晋重臣并无不妥 。 但是 , 如果说王导是忠臣 , 还是要打折扣的 。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件事上认识王导对东晋皇帝的忠心 。

「董元奔史论135」王导忠心有瑕疵(晋元帝至穆帝时期第七篇)
文章图片
(插图:晋元帝乘龙雕塑)
第一 , 王导令晋元帝畏惧并担忧 。
王导带领家族助晋室南迁并稳定了江南 , 当然 , 王导家族主要成员都为此取得要职 。 大兴元年(318) , 晋元帝举行登基大典 , 接受百官朝贺 。 当时 , 晋元帝设置了两张面南背北的御座 , 请王导与他一起做晋朝的皇帝 。 王导再三推辞 , 晋元帝才下令撤掉一张御座 。
晋元帝请王导一起做皇帝这个做法非同寻常 , 东晋之前和之后的历史上都不曾有过 。 并没有史料显示王导在司马睿即帝位前有过非分之想 , 但是即便如此 , 这件事最起码说明 , 对于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 , 晋元帝的心情很复杂 。 一方面 , 晋元帝感激王导帮助他南迁晋室 , 并为他广为招徕北方豪族 , 稳定政治局面;另一方面 , 晋元帝畏惧王导 , 王导功劳太大 , 家族势力也太强 , 晋元帝相对于王导来说显得羸弱;再一方面 , 晋元帝担忧王导 , 担忧江南王氏势力将来会篡夺司马氏江山 。 从这三个方面考量 , 我们可以看出 , 晋元帝出于感激王导 , 以真假参半的心态请王导共做皇帝;出于畏惧王导 , 不得不请王导做皇帝;出于担忧王导 , 请王导做皇帝是做做样子试探一下王导 。
在以上三个方面中 , 晋元帝畏惧王导是最主要的 。 晋元帝因为感激王导 , 允许王导家族子弟纷纷做官 , 由此他才畏惧王导 , 畏惧王导 , 自然就担忧王导 。 历史上有个类似的例子就是霍光 。 西汉时期 , 霍光对汉宣帝有拥立之功 , 汉宣帝非常感激霍光 , 霍光若干子侄被拜将封侯 , 霍氏势力如日中天 。 汉宣帝也尊重霍光 , 允许霍光带剑上朝 , 汉宣帝出行则请霍光共坐一车 , 大臣跟皇帝并坐一车 , 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 不过 , 汉宣帝跟左右说 , 霍光跟他同车 , 他感到如芒在背 , 就是说 , 汉宣帝畏惧霍光 , 畏惧霍光 , 自然也就担忧霍光将来会废掉自己而另立别的刘氏为帝 。 后来 , 权力巩固后 , 汉宣帝遂以谋反罪铲除了霍氏势力 。
霍光并没有谋反 , 王导也没有谋反 , 但是 , 当权臣因功而让家族子弟抢占朝廷诸多要职时 , 会令皇帝畏惧 , 这样的大臣其实是可以被认为是不忠的 。 为君分忧是大臣的本分 , 晋元帝大肆封王导的家族子弟为官 , 王导并没有推辞 , 从而令晋元帝畏惧并担忧他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王导对晋元帝不是很忠心 。

「董元奔史论135」王导忠心有瑕疵(晋元帝至穆帝时期第七篇)
文章图片
(插图:几岁的晋明帝就在思索关中和太阳哪个更远)
第二 , 王导对王敦之乱负有一定责任 。
王敦是王导的堂兄 。 固然王敦与王导是王氏家族的两大重要成员 , 王敦的职位也高于王导 , 但是王导在王氏家族中的重要性超过王敦 , 这与王导跟晋元帝的私交有关 , 也与王导更有谋略有关 , 王敦职位高于王导 , 只是王导礼让兄长而已 。
司马睿称帝后 , 王敦被拜为大将军、侍中、江州牧、荆州牧 , 王导被拜为骠骑大将军 。 王敦在江北幕府主持边防军务 , 王导居朝辅佐晋元帝 。
永昌元年(322) , 王敦与王导商议 , 他欲发动叛乱“清君侧” , 王导不答应 , 但是王敦还是谋反了 , 举兵从武昌入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 , 杀了长期反对他的大臣戴渊、刁协等人 , 晋元帝被迫加拜王敦为丞相、司徒、都督中外诸军事 , 同意王敦带剑上朝 , 而王敦更是向晋元帝提出废掉太子 。 王敦真是大逆不道 , 而晋元帝却就这样在忧愤中病逝 。 王导明知王敦谋反 , 却不向晋元帝禀报 。 王敦带兵入京 , 王导没有组织京师军队抵抗 , 当然 , 在京师掌握兵权的本来大都就是王氏子弟 。 而王敦独揽朝政后 , 要王导做尚书令 , 王敦更加大肆打击、屠杀异己 , 特别是诛杀重臣周凱以强化王氏权势 , 王敦做这些事时都是跟王导商议并获得王导支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