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三国时期政势瞬息万变 , 例如领兵将领生二心挟士兵背叛之事也经常出现 。 殊不知 , 让人让人费解的是 , 三国时期军队总数最多、士源更为繁杂的三国魏国 , 却非常少产生规模性的士兵背叛 , 纵使将领背叛投敌 , 也难以带领士兵一同背叛 。 如魏国大将夏侯霸转投蜀汉 , 并沒有带上军队 , 只是孤身一人投敌;毌丘俭背叛 , 淮南官兵大多数不肯跟随造反 , 只有威逼新归附农户;钟会蜀地造反 , 反而被自身昔日的属下杀了 。 再看蜀国和东吴 , 却并不是这样 。 蜀将孟达降魏 , 《资治通鉴》中记述 , 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 。 吴国步阐转投西晋 , 也是领西陵上万人一同叛逆 。 难道是由于魏国的士兵忠诚比其他两国的高吗?答案是不一定的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文章图片
士兵心里针对政党的忠诚 , 其实三个国的区别并不算太大 , 殊不知曹魏的士兵非常少追随将领背叛 , 关键的缘故是源于自曹操起事起 , 对军队推行的一项独特管理方法现行政策“错役制” 。 《三国志》中卷五十二《吴书·诸葛瑾传》中记述了曹操在一次和诸葛瑾的沟通交流中 , 抨击曹操的治军惨忍 , “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 , 及离间人骨肉 , 以为酷耳 。 至于御将自古少有” 。 这儿所提及的曹操恶政 , 离间人骨肉 , 并不是指的是曹操应用离间计应对手 , 只是指曹操治军的方式 , 使士兵和其家人分离开 。 士兵和家人没有在一起 , 这一点世人来看很有可能很一切正常 , 如今的士兵服现役 , 基本都是远离故乡 , 当然会家人分开了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文章图片
可是 , 汉末三国之时政局动荡 , 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士兵通常来自于当地 , 因此士兵与家人均长期性在一起 , 之后诸侯相互征战兼并 , 慢慢只剩下魏蜀吴三国 , 蜀、吴依然维持士兵家人在一起的传统式 , 但曹魏却标新立异 , 强制性士兵与家人分离 , “人役户居各在一方” , 称作“错役” 。 那样的事例许多 , 新降的士兵 , 比如曹操平定冀州后 , 派朱灵将降兵的五千士兵迁到许南驻扎;曹操战胜关中平原的韩遂、马超后 , 逼迫降兵的军队迁到关东 。 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后 , 将吴国的降兵从淮南迁到三河近郡 。 此外 , 有一些降兵沒有被迁移到它地 , 但她们的亲属却被迁到曹魏关键地区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文章图片
在三国魏国的关键政治中心邺城 , 日常生活着一群独特的人 , 被称作“冀州士家” 。 原先曹魏有一项规章制度 , 将一些士兵和他们的家人重立户口 , 称作“士家 , 要求世世代代参军 , 婚嫁也是要在士家内开展 , 好像是后世兵户的原型之一 。 士家中的士兵分散到每个要地 , 亲属则集中定居在邺城 。 但是曹魏的“错役”标准也并不是对于全国各地军队 , 只是关键对于两种部队 。 一是新降军队 , 曹操发家于兖州、豫州 , 针对其新攻占的冀州、并州、关西地区的降兵 , 通常采用迁移的政策 。 二是边境线要地军队 , 如和吴国交界处的淮南地域 , 驻守军队多见外派的“中军兵” , 这种从政治中心地区来的军队 , 他们的家人都集中定居在北方地区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文章图片
曹魏往往选用这般不讲情面的错役制 , 是源自对士兵外逃的预防 。 针对士兵的忠诚度 , 三国当然都很在乎 , 那为什么仅有三国魏国推行错役呢?缘故取决于三国魏国与蜀、吴的一些独特性 。 大家都知道 , 曹魏之治国 , 是根据征战兼 , 战胜许许多多的诸侯才得到统一北方地区的 。 每攻占一个新地域 , 当然兼并了其原诸侯的军队 , 因而曹魏这一强国的军队来源于十分复杂 , 有原先袁绍、袁术、吕布、陶谦、刘表、韩遂、张鲁等每个诸侯的降军 。 曹操针对这种新投降的士兵自然不怎么信任 , 因此要采用分离家人的对策来保持她们的忠诚 。 此外 , 三国之中魏国国土总面积为三国之最 , 但中原地区饱经战争 , 人口数量虽然超出蜀吴 , 但也是地多的人稀 , 人口密度分布小于其它两国 。 因而曹魏对人口问题以及高度重视 , 常常有徙民之举 , 来避免人口数量外流 , 与此同时也是制约士兵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文章图片
蜀国执政地域仅在益州 , 东吴执政关键地域是江南地区与荆州南边 , 其他地域为山越(少数民族)居住地区 , 虽间有叛变 , 但威协不了统治者地位 。 蜀国、孙吴的军队来源于比之曹魏沒有那麼繁杂 , 人口结构也较为集中化 , 因而 , 此两国之间不用对军队部曲用家人控制 , 任由军士和家人同居生活在一地 。 自然 , 那样做的风险性也是非常大的 , 一旦有将领举城投降他国 , 士兵通常会追随 , 不能挽留 , 前文提及的孟达降魏、步阐降晋全是典型性的事例 。 曹魏错役之法尽管惨忍 , 但实际效果却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