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中国有1亿多人患有糖尿病,但很少有人听说过1型糖尿病,因为它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我国的1型糖尿病人大约有200万~300万例。
对于罕见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人知之甚少,来自社会的误解、歧视却非常多,导致不少人被迫选择“隐糖”(隐瞒自己的1型糖尿病病史)。
我们先看一则长沙某媒体的报道:
22岁的湖南某中学女教师由于每天过量饮用奶茶,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突然昏迷,被送进ICU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虽然这次死里逃生,但她将终身与胰岛素为伴。
每天喝奶茶后果有这么严重吗?其实不然,普通人经常喝奶茶,并不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足以要命的严重并发症。
新闻没有说明的是,这位老师其实是一名1型糖尿病人,简单地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归罪于喝奶茶,这是对1型糖尿病的极大误解。
今天我们就好好说下1型糖尿病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仪
1型糖尿病:不只是管不住嘴惹的祸!
虽然同是糖尿病,但1型2型大不同!
从发病人群来看,2型糖尿病大多是中老年人,肥胖者,1型糖尿病高发于儿童、青少年,有的出生几个月就发病了。
【 血糖监测|别再劝1型糖尿病人管住嘴了!做好两件事,和正常人一样】从病因来看,2型糖尿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关联,可以预防,靠降糖药和饮食运动就可以控制血糖。而1型糖尿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基本不能产生胰岛素,无法预防。患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今年16岁的高中生萌萌,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一直被1型糖尿病所折磨。由于高中学校封闭式管理,大家住集体宿舍,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她不想让别的同学知道她的病情,自行减少了胰岛素注射和测血糖的次数。
直到有一天,正在上晚自习的她突然晕倒到教室里,被送到医院后检查发现她的血糖已经到28mmol/L,发生了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眼底和肾脏都出现了问题。
同病房的老糖友一听说孩子血糖高,下意识觉得是她在校没管住嘴惹的祸。但对于身患1型糖尿病的萌萌,这是极大的误解。由于1型糖尿病人体内极度缺乏胰岛素,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等变化,都可能引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因此,1型糖尿病人每天要打4次胰岛素针,或配置可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胰岛素泵。此外,1型糖尿病人每天都要频繁测血糖,以随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诸多的急慢性并发症。如果自行减少胰岛素治疗或血糖监测的频次,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文章插图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仪
做好两件事:1型糖尿病和正常人一样
“你是1型糖尿病,没办法根治,要打一辈子的胰岛素。”
但现实生活中,1型糖尿病并非无药可救的“死敌”。只要坚持做好定期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我们也可以和1型糖尿病成为和平相处的“朋友”,虽然这个朋友爱发脾气,性格变化多端,但时间一长也能摸清它的规律。
因为1型糖尿病人血糖易出现较大波动,不管血糖是飘在天上还是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一系列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就有可能接踵而至。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1型糖尿病病人严格进行自我血糖监测(6~10次/日),每次正餐和加餐前、睡前、餐后(偶尔)都应该测定血糖。
此外,自我感觉低血糖时(出虚汗、心慌、饥饿感、肌肉抽搐等症状)应该加测血糖,如果发生了低血糖,经过处理后还需要持续监测血糖直至恢复正常。在剧烈运动或执行重要任务前(例如驾驶),也要测量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平稳,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可以结婚生子、享受美食和运动,做一切想做的事。
所以,我们不要歧视1型糖尿病人,他们没有错。无论是“甜的”、“肉类”、“油炸”、“高热量”食物,只要控制好量和血糖,都是可以吃的,没必要为此产生负罪感或心理负担。
我们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吃什么、不吃什么、吃多少,不能变成了一种道德压力甚至社会歧视,这对糖尿病人特别是1型糖尿病人是不公平的。
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及血糖监测产品,请访问:艾科—致力于为全球慢病患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退休之后,就别再回原单位了
- 七大营养素|中医专家提醒:通便别再只盯香蕉,不妨试试这七种食物
- 确诊|河北保定涞水县1例确诊病例为返乡居家健康监测的冷库装卸工
- 薯类|土豆、红薯、山药的淀粉含量高,升血糖还是降血糖糖友能常吃吗
- 养生堂|17:25《养生堂》播出《跟着古方控血糖》
- 胰岛素|糖尿病的“克星”被找到了,每天坚持吃,或能帮你稳定血糖不上升
- 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出现这6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
- 北碚区|北碚区医保局开展节前医药价格监测专项检查
- 血糖波动|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多大是正常的?如何减少血糖波动
- 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分层筛查与监测:临床实践|丁惠国教授《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分层筛查与监测: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