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

刘大爷今年57岁,两年前因为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胃部有个良性息肉,当时通过手术及时切除了,但医生叮嘱道:“虽然良性息肉已经切除了,但是要定期来复查胃镜,不能大意。”
可由于术后几天,刘大爷的身体并无不适,加上做胃镜实在折腾了,于是刘大爷便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医生的嘱咐,两年来也并没有到医院复查。
然而近段时间,刘大爷又开始出现了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于是他想起医生的嘱咐,才急急忙忙地赶到医院,只不过这一次,刘大爷并没有那么幸运了。
医生告诉刘大爷,胃部息肉复发了,而且因为没有像之前那样及时切除,已经发生癌变,治疗难度要大很多。
刘大爷这才悔不当初,恨自己没听医生的话。
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
文章插图
一、为什么胃部会长息肉?胃息肉是一种在胃部粘膜表面出现隆起的良性病变,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胃息肉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一些因素有关,如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药、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
而当胃部长了息肉,大部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很多人不会察觉自己长了胃息肉,因此不少息肉是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
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的轻微疼痛、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情况。如果胃息肉出现了糜烂、溃疡等情况,则可能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出血。如果是比较大的息肉,还有可能会阻塞幽门,或者是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会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
文章插图
二、胃部息肉都会癌变吗?胃部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不同种类息肉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
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1.腺瘤性息肉。即肿瘤性息肉,在胃息肉中占比10%-25%,癌变率为30%-58.3%,是息肉中最危险的存在。特别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的胃息肉,癌变率更高,可以称得上是“潜在的杀手”。
2.增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都属于增生性息肉,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癌变,其癌变率只有0.4%-1.76%,而且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40%的增生性息肉可以完全消退。
3.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类,散发性胃底腺息肉可能和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一般认为不会癌变。家族性胃底腺息肉有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
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
文章插图
三、胃部长了息肉该如何处理?很多患者发现自己长了息肉后,很容易担惊受怕,害怕息肉癌变,但其实,有些息肉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1、这些息肉应该切除
增生性息肉虽然癌变率低,但如果息肉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最好还是手术切除;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特别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一些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也比较大,所以,息肉直径在1-2厘米的,建议切除;如果是在2厘米以上的,一定要及时进行切除。
2、不需要切除的息肉也要注意护理
如果是确定不需要切除的息肉,平时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多吃蔬果,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刺激性食物和过于粗糙的食物,尽量减少腌制食品、酒精等摄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在没有抗衡因素下,应当进行根除。
就算是不用切除的息肉或者已经切除,也要定期进行复查,癌变率低不代表一定不会癌变,现在不癌变不代表将来不会癌变,开头的刘大爷就是忽视了复查,导致胃息肉复发,甚至发生癌变。哪怕是一般不会癌变的散发性胃底腺息肉,也有个别出现癌变的案例。因此,对于有胃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复查,以早期发现癌变息肉。
刘大爷|切除了良性胃息肉,两年后却癌变,大爷的这个错误,引以为戒
文章插图
四、胃镜是发现胃部疾病的“火眼金睛”很多人认为胃部疾病一定会出现相应的特异性症状,但实际上,如胃癌早期等大部分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就是有轻微的消化不良,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是肿块的时候,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做胃镜检查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直观地观察胃部情况,发现早期、微小的病变,必要的时候还能直接进行切除和活检,对于早期胃部疾病的检查,胃镜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说是最高的。尤其是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的胃镜检查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