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在所有关于大肠癌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中,都无一例外的提到过一种名为“肠道息肉”的慢性病。
甚至是有传闻称,我国近90%的大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发展而来的。这让不少患肠道息肉的患者都非常恐慌,担心某一天癌变会找上自己。
但事实上,大肠息肉只是对出现在肠道上息肉的统称,息肉本身就是良性肿瘤的其中一种,它指的是患者某一处有黏膜覆盖的器官上,因种种原因影响细胞过度单克隆增殖造成的病变。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但是,息肉本身有多个类型,出现在大肠上常见的息肉包括了以下几类: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在临床也被称为化生性息肉,多出现在患者的直肠内,40岁以上为该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且越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就会越高。
增生性息肉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基本都是在一次肠镜检查时才被发现,该息肉体积小、形态均匀、表面光滑。通常情况下,增生性息肉不具备恶变的可能性;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2、炎性息肉
顾名思义,这就是一种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出现的息肉类型,如果患者存在肠道慢性炎症,肠粘膜持续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导致息肉样的肉芽肿出现,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病患者尤为多见。
该息肉呈现出多发性、大部分直径小于1cm以上,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其体积会慢慢增大,但是癌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3、淋巴性息肉
该息肉类型多出现在20~40岁左右的人群中,特别是男性较为高发,其病发部位多出现在下段直肠上,且大部分为单发性。
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多发性淋巴息肉,这种息肉的直径从几毫米到3-4厘米不等,表面光滑或仅仅只是有浅表性溃疡出现。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淋巴息肉基本不具备恶变的可能性;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4、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也被称为简单息肉,多出现在2-10岁的儿童身上,且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据了全部小儿息肉的80%左右,这种息肉为良性含腺体的肉芽肿。
90%以上的息肉生长在距离肛门25cm的大肠范围内,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幼年性息肉有恶变的病例;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5、家族性息肉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全称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它的本质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遗传基因有直接关系。
携带该基因的人在病发之后,大肠内会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不等的息肉,息肉大小都不相同,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后期癌变率,几乎就是100%;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6、腺瘤
腺瘤性息肉病是肠道息肉中最为高发和常见的一种,它包括了绒毛状腺瘤、混合样腺瘤以及管状腺瘤等三大类,分为多发性、单发性等类型。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腺瘤就是所有息肉中,癌变率最高的存在,越是含绒毛成分较多、直径超过2cm以上、多发性息肉,后期癌变率也就会越高。

单发性|常见的肠道息肉类型,离不开这6种,但每一种都让人“不省心”
文章插图


写在最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肠道息肉,在进行肠镜或指检检查发现后,都需要积极咨询医生,必要时还需做病理检查。一旦确诊为腺瘤,为了降低后期癌变的可能性,通过手术切除很有必要。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腺瘤有一定复发可能,所以切除未必就是一劳永逸,后期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