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我肩负着两个“先生”的职责与使命

临床医生|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我肩负着两个“先生”的职责与使命】刘老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工作近40年,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虽然看起来好像满脸的“阶级斗争”,但实际上有一副热心肠,而且待人真诚、做事踏实,因此同事们喜欢用“暖瓶”形容他——性格外冷内热。这个“暖瓶”刘老头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肝胆病院院长刘青光教授。
1978年,刘青光成为首届全国高考统招大学生,迈入医学殿堂;1983年进入西安交大一附院,成为一名临床医生;1995年,他升任肝胆外科科主任;2009年,再次升任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分管大医疗体系。在与患者、学生和同事的相处中,刘青光教授认为“真诚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始终秉持“说真话、说短话、信任人”的原则,践行着治病救命、教书育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的使命。
临床医生|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我肩负着两个“先生”的职责与使命
文章插图
刘青光 教授
我国肝癌防治面临“三座大山”我国肝癌患者数量多、初诊时多为中晚期,且诊疗同质化水平较低,这已成为肝癌防治中的“三座大山”。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数十年,刘青光既亲历过诊疗技术匮乏的年代,也见证了医疗进步对患者获益的改善,并用实际行动带领学科不断推动肝癌诊疗进步。
20世纪80年代,科室收治了一位患有肝癌的小女孩梦梦(化名)。刘青光记得梦梦只有两岁半,长得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她。经过反复会诊,医生为她实施了半肝切除术,但两年后因复发转移,梦梦最终不幸逝世。他还记得有一位30多岁的交警,执勤时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经检查发现是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导致出血,后来又为其弟弟和儿子做检查,发现其弟也是肝癌晚期,7岁的儿子已患有肝硬化……
曾经的患者给刘青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肝癌的发生一般分为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由于过去预防措施有限,家族聚集性病例十分常见。”他表示,随着国家实施肝炎母婴阻断和疫苗接种等干预措施,现今这类病例越来越少了。然而,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针对性阻断措施等,目前只是略知一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与积累沉淀。
如今,肝癌诊疗已进入靶免时代,新药物层出不穷,新治疗手段亦呈井喷之势。虽然令人倍感鼓舞,但这同时证明了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像治疗感冒一样,如果研发出一种特效药,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种感冒药了。”刘青光指出,肝癌诊疗新技术还要经过临床验证,经历“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过程,而在现阶段,综合治疗手段仍是临床首选。
临床医生|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我肩负着两个“先生”的职责与使命
文章插图
刘青光教授查房
为肝癌发生和转移按下“暂停键”在肝癌诊疗的科研方面,刘青光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工作,希望在人体免疫系统网络中找到关键的“免疫节点”,为肝癌的发生和转移按下“暂停键”。
近期,刘青光研究团队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Gregg L. Semenza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在乳腺癌和肝癌细胞中PADI4以HIF依赖性方式由缺氧诱导表达,PADI4反过来被HIFs募集到HREs,从而参与HIF靶基因转录。缺氧通过PADI4和HIF依赖性方式在HREs处诱导组蛋白瓜氨酸化,RNA测序显示乳腺癌细胞中几乎所有HIF靶基因表达都依赖于PADI4。
刘青光介绍,“该研究表明,靶向HIF和/或PADI4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研发可能是乳腺癌和肝癌患者的一种新治疗策略。”这项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方面,刘青光积极推动学科开展国内外交流,另一方面,他带领团队对肝癌治疗进行深入探索,逐渐形成了科研体系的良性循环。据悉,刘青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攻关项目等十余项科研攻关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诸多荣誉。
临床医生|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我肩负着两个“先生”的职责与使命
文章插图
刘青光教授作学术报告
为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随着学科实力日益增强,人才队伍逐渐庞大,建设研究平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刘青光介绍,如今学科已建成了3000 ㎡的研究平台,涵盖胰腺癌、移植、肝脏、微创等几大诊疗领域,掌握内镜介入技术、外科手术治疗等综合诊疗技术,不仅为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还为临床医生搭建了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