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学科发展需要怎样的力量

_原题为:医院学科发展需要怎样的力量
特约采访人员 宋琼芳 宋迪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学科发展需要怎样的力量】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陆续引入五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健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陈子江、董晨、谭蔚泓。他们在肿瘤学、免疫学、生殖医学、分子医学等领域推动医院飞速发展。“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是我们的幸运,这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向前,不负使命。”团队成员如是说。
为了服务患者需求
2019年11月,经历多次“胎儿畸形”孕中期引产痛苦的马女士终于在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帮助下,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这个婴儿是国内首例“8型Meckel综合征(脑膨出-多指-多囊肾综合征)”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后诞生的试管婴儿。
而更多像小马夫妇这样经历痛苦的家庭能够圆梦,正源于陈子江院士来到仁济医院后打造的生殖医学中心。
陈子江院士和团队立足“不孕症”,围绕一系列生殖障碍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学问题,在生殖医学理论创新、疾病机制解析和辅助生殖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到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从单因素“点对点”治疗到“全方位”家庭联合治疗,生殖中心开展一系列辅助生殖技术,至今已为万千不孕家庭解决“生不了”的难题。
“重点实验室建立后,大力推动学科发展。一方面开展生殖障碍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研发辅助生殖相关新技术,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提升临床治疗成功率。这也正是建立重点实验室的初衷。”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孙贇说。
今年6月,在陈子江院士的推动下,生殖医学中心智慧医疗“MyBaby区块链项目”正式上线,辅助生殖医学与区块链技术创新融合,可为准父母们提供技术更可信、隐私更安全、服务更贴心的辅助生殖医疗服务。
未来,团队还将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不断推进生育力保护及重建。“今年10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复仁济医院设立上海市生育力保护与重建中心。我们将在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等技术上不断探索。”孙贇说。
输送科研“新鲜血液”
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顾健人院士今年已是92岁高龄,他是我国癌症相关基因及基因治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看来,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因此要把人才培育作为战略任务来看待。
仁济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颖斌介绍,在顾健人院士的推动下,肿瘤研究所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环境,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十三五”以来,有27人次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等人才计划,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66项。
2010年,肿瘤研究所与仁济医院“院所合一”后,所里十几个科研团队和医院临床团队紧密合作,大力推进了临床研究的进程。
顾健人院士曾亲笔写下“明德、博学、创新”的所训,这不仅是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他们的厚望与期待。“院士是科学家,更是教育家,提携培育青年人才是责任所在。”顾健人院士说,“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都能做好表率,引导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健康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打造科研创新高地
一位国际免疫学界“大咖”和一家拥有国内临床免疫领域“王牌学科”的医院强强联手,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今年4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设,并由董晨院士领衔的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仁济医院进行系统性建设,整合双方在免疫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免疫优势学科及临床资源,聚焦肿瘤免疫治疗、慢性炎症与移植免疫、传染性疾病与疫苗等重点方向和应用领域展开科研合作。研究院未来还会根据上海公共卫生建设要求,开展传染病和疫苗与免疫相关研究。
根据规划,到2025年,研究院将建成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临床-产业”全链条科研平台,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免疫学产学研专业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发中心。到2035年,研究院将在新靶点、新机制、抗体药物研制、免疫治疗等免疫相关重大疾病的研究领域跃居领先地位,成为上海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和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纽带。
“未来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医生不仅要能看病,还要能开展科研。他们可以从临床总结规律,并为下一代的治疗方案提供启发,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技能、视野,也能更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除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融合转化,董晨院士还将培养新一代复合型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视为己任。
从前沿技术到落地应用
核酸检测方法可为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筛查提供“精准雷达”。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左小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团队和仁济医院夏强教授团队共同撰写的研究综述在知名期刊《化学评论》发表,介绍核酸检测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并对核酸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创新设想。
“分子医学是崭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谭蔚泓院士建立分子医学研究院就是希望把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应用于临床医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左小磊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由谭蔚泓院士领衔,于2017年10月成立。研究院聚焦分子医学前沿,立足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与早诊确诊防控技术的突破,从基础前沿研究到知识产权和产业化落地,进行全链条布局。
“在谭蔚泓院士的引领下,我们活细胞层面的核酸适体概念和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发展。我们发现该技术在临床有很广阔的应用场景。”左小磊表示,作为分子医学的基石,核酸适体可用于癌症的超灵敏检测、分子成像、药物靶向输送,尤其是癌症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可促进分子医学和转化医学更深入发展。目前,核酸适体已开展临床试验,这是迈向临床应用的重要一步。
传承“科学家精神”
“我来到仁济医院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培养一批年轻人,让他们能够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出真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真能力。”陈国强院士表示。
作为国内肿瘤领域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5年。2019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陈国强院士兼任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肿瘤前沿研究,以消化系统肿瘤防控为重点方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该实验室旨在为国家肿瘤防控重大战略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我们不缺乏人才,缺的是激发人才活力的机制和创新氛围。要激发年轻人为科技自立自强的热情,弘扬科学家的精神。”陈国强院士说,“生命需要温度、需要情怀,不要躁乱、不要迷茫,坚持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的科学精神,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合作,能够解决更多问题,能够为更多生命带来福祉。”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XSMOGIQ】获取授权信息。(宋琼芳 宋迪文)
责任编辑: 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