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专家探讨医工融合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30日电 (杨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日前以“科技创新,医工融合”主题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潘苏彦、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以及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管理专家等,从科研管理、战略规划、研究新范式、创新技术、医工结合等多个角度,展开一场医学前沿学术研讨,探讨应该去创造知识、创新技术以解决现实健康医疗实践中的难题和痛点,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患者照护质量。
曾嵘在线上致辞中指出,科学研究是大学知识创新重要活动,也是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必要环节。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作为学校附属医院,期待医院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潘苏彦指出,北京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医药健康和人工智能是北京重点要发展的十个高精尖结构当中的两个重要方向。清华长庚医院在聚焦医工结合新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首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医院继续促进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而不懈努力。
董家鸿在开幕词中指出,清华长庚医院要秉承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模式和健康产品导向型研发模式,依托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院和“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借助清华大学理工学科和基础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纵深突破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指出,医院经过7年的努力开拓进取,完成了第一个历史阶段,即建构综合性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全国综合三级医院前百强的目标任务。面向“十四五”,医院要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医院;针对科研工作,要围绕着推动医工交叉中心,健全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研究队伍,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全面构建医院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和方向”“高效科研管理助力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李水清指出,医院的发展要紧抓重点工作包括优化科研布局、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科研基地的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合作等,继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认为,成果转化不仅是一个工作层面的问题,还应紧紧地围绕着国家的“四个面向”,把成果真正地写在祖国大地上。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围绕“如何能从医疗演变到学术医疗”,即从传统医学院的培养模式,过渡到学术型医师的培养,最后成为学术型医疗中心进行主旨演讲分享,为推动清华临床医学快速发展以及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能。
董家鸿围绕“临床驱动的基础与转化科学研究范式”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未来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健康科技的发展,主要应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临床驱动的范式,即临床医生不能满足于用现有的知识去照顾好患者,更应该去创造知识、创新技术,应以研究解决现实健康医疗实践中的难题和痛点,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患者照护质量。同时,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仍存在鸿沟,要突破鸿沟必须要以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以临床问题为驱动的科学研究,开创清华医学顶天立地、惠民的新格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部长王峥从华西医院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医院的创新与成果转化“六大方略”体系展开介绍;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翊东围绕“可用于医疗领域的新型传感技术”,分享了5个有可能在未来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新型传感技术,促进智能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当天,阜外医院院长助理蔡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张学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吴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段斯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杨世忠等专家结合各自专长的领域,对临床问题驱动的研究、医工交叉创新各抒己见。
医工|专家探讨医工融合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会上,清华长庚医院对2020年度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创新团队、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奖进行了颁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