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功能|经历16次除颤 市三医植入ICD 成为“心”的守护神】“感谢三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们精湛的医术、对我的一腔热情和一片真心挽救了我!”这一幕是发生在市三医心内二科病房内,77岁赵大爷(化名)出院前激动地感谢着每一位医生护士。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老人洪亮的嗓音告诉我们,这位经历了16次除颤的老人,如今恢复的很好,已能正常生活。
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肺部、腹部严重感染,赵先生在急诊科、心内二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共同救治下,心源性休克、多部位感染得到控制,但心功能仍然很差。由于患者心肾功能不全,做冠脉造影风险极高,家属要求药物保守治疗,经过3周的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转至社区医院继续治疗。
出院后2周,患者的病情再次加重,由急诊转入心内二科,当天患者发生室颤12次,经心内二科姜玉瑞副主任除颤及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但因其病情危重,入院当天转入重症医学科,在重症医学科又发生3次室颤,经过ICU团队全力救治,抢救成功,生命体征得到平稳。
为了避免反复发生心衰和室速室颤,李晓主任带领团队经过讨论后决定为其进行冠脉造影术。就在冠脉造影术前一小时,患者发生第16次室颤。除颤成功后,李晓主任及团队果断进行冠脉造影,发现心脏的三条血管都堵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开通前降支血管,成功植入心脏支架。
虽然患者的心脏支架成功植入,但由于其血管病变复杂、严重,心功能差(EF35%),术后仍反复发作室速,随时都可能发生猝死。
目前,全球公认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好办法就是植入心脏除颤起搏器(ICD)。李晓主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清ICD在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性后,患者和家属同意进行ICD治疗。做ICD起搏器,需要停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但做完支架仅仅一周,停抗血小板药物会使血管再次堵塞,新的难题又来了,经过心内二科团队的讨论,决定在不停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用电刀代替传统的手术刀,避免起搏器囊袋出血及感染。手术由李晓主任主刀,在甲乳外科律玉臣主任的协作下,顺利完成了ICD的植入。目前ICD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伤口愈合良好。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问题。SCD大多发生在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仅为5%,在中国甚至不到 1%。因此对SCD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预防,对于降低SCD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充分证据表明预防 SCD最有效的措施为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经历背叛的婚姻,该如何修复?
- 心功能|康健园|MRI兼容型CRT-D为心衰患者保驾护航
-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什么?看到流泪……
- 你的婚姻经历过离婚吗?为什么会离婚?
- 事情|经历万人请辞策划,官方紧急道歉的哈利波特手游,现状如何?
- 首批新冠幸存者经历了什么?有人经历4次生死,这些画面不敢看……
- 患者|做了全身麻醉后,你的身体会经历什么?醒来后会变笨、变傻吗?
- 癌前病变|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若能及时发现4种,还不算晚
- 人生旅途中,能让人快速成长的,是这两种经历
- 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而不是看破,学会看清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