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甘于寂寞 不甘平庸(走近国医大师?)

舌象|甘于寂寞 不甘平庸(走近国医大师?)
文章插图

柴嵩岩近照。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柴嵩岩,女,1929年10月出生,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她行医约70年,擅治妇科疑难病症,提倡学习西医知识,扩大视野,更好展现优势,总结了许多行医经验和方法,惠及许多患者。
从1957年毕业至今,柴嵩岩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她诊脉总是用左手,因为左手触觉敏感,能更好地把握病情。因为长期用左手诊脉,她的肩背部有严重的变形,每次出诊都忍受着疼痛。她却说:“帮一个患者就是帮一个家庭。治病救人是爱的事业,是善的事业,我期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运用现代科技,中医妇科会扩大体系视野”
柴嵩岩跟师学习西医,源于1952年,北京大学医学院面向全国招收一批五年制本科生。拿到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师资格证的柴嵩岩,幸运地被录取,吴阶平成为她的班主任。通过学习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知识,柴嵩岩的中医妇科知识更加清晰,中医思维也更有指导性。柴嵩岩说:“在治疗女性内分泌方面,学习西医知识、运用现代科技,中医妇科会扩大体系视野,更好地展现出优势。”
柴嵩岩的诀窍在于中西医融会贯通,在西医生理基础上,运用好中医理念。一位患者被西医诊断为不孕症,多处求医无果。在她绝望之际,柴嵩岩为她边把脉边说:“尽管你的脉细滑无力,但还是有希望的。主要问题在于血亏闭经,用扶助的办法来充实,培植好根,还是有生命力的。”果不出所料,在柴嵩岩的精心调理下,患者终于怀孕了。
“一个好医生要甘于寂寞,但不能甘于平庸。”柴嵩岩致力于攻克疑难杂症,勇于攀登医学高峰。她常对弟子们感叹,现代疾病谱变化了,妇科疾病越来越难治,有时四五十个患者全是疑难杂症。柴嵩岩碰上复杂难治的疾病,总把压力当成挑战,用压力促进学习,为中医妇科事业的发展穷尽一生的心血。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她”
柴嵩岩有很多已经泛黄的病案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从医以来遇到的典型或疑难病例。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她。”柴嵩岩说。上世纪60年代,她接诊了一名患者李女士。李女士生第一胎时羊水达到2万毫升,而一般临床上超过2500毫升就属羊水过多。这把柴嵩岩给难倒了。她向内科老大夫卢冶忱请教,卢冶忱提醒她查查古书,也许里面会有这样的案例。柴嵩岩翻阅大量古籍,终于发现茯苓皮专治胎水。于是她在给患者开的方子中,加入茯苓皮用来健脾保胎、祛胎水。在柴嵩岩的调理下,患者怀孕第六个月的时候,柴嵩岩终于摸到胎头了。不久,柴嵩岩接到了患者报喜的电话。“柴大夫,我生了,是个健康的女孩!”
有的病例对柴嵩岩最大的启发是舌象的重要性。一位患者怀孕两个月后,突遇偶然事件后气恼大怒,随即身体感到不适,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巨乳症。然而,患者正值孕期,生育保胎是当前要务,不宜手术。柴嵩岩与众专家探讨均无良策。她端详患者舌苔良久,一个小细节给她启发——与曾经治疗的病例舌象相似。于是她对症治疗,服药后仅数日,患者症状减轻,再服数剂,恢复良好。一年后随访,患者足月顺产一名男婴。
柴嵩岩在四诊中尤重舌诊,强调辨舌诊病,辨舌用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舌象,她每次出诊都带着相机,与学生共同收集妇科疾病舌象3000份。在柴嵩岩看来,“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提高只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反复,没有捷径。”
“要做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
“这辈子舍不得时间,没看过一部电视剧,有时走路都在想工作。我把毕生经验结集成册,希望能够为人类医学进步做点什么。”柴嵩岩说。100余万字的《柴嵩岩中医妇科精粹丛书》(全套十册)出版,受到业界广泛欢迎。
20世纪90年代以后,柴嵩岩开始带徒。有人好奇地问柴嵩岩:“您带徒弟,有没有保留?”柴嵩岩表示:“我不保留。我用5年时间悟出的道理,花5分钟告诉他们,他们这辈子就等于多赢得了5年!”她不仅在医道上授业解惑,还常常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
柴嵩岩门诊时间是8点,常常7点多就到,提早来为了给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看病,同时也不影响挂了号的病人。她一号难求却几十年不加诊费,还经常为患者免费诊疗。她解释,“妇科疾病疗程相对比较长,女同志都不容易,得了病还有经济压力。”
退休至今,柴嵩岩仍然坚持一周四诊不辍。她说:“我对中医的感情和责任心,随着年龄增大而越来越强烈!”(采访人员 王君平)
舌象|甘于寂寞 不甘平庸(走近国医大师?)】《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4日第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