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 二 )


交子一经发行 , 虽然有褒有贬 , 但正如宋代学者周行己所说“钱本无重轻 , 而物为之重轻” 。 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 , 就算本身没有价值也无妨 , 只要可以做好有效管理 , 保证币值稳定 , 就可以很好的服务于商业往来 。
【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日益紊乱的货币市场
铜币沉淀民间 , 劣币驱逐良币
俗话说 ,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 尽管朝廷严厉打击伪造纸币 , 私铸、私毁货币 , 但销钱为器事情还是屡禁不止 。 导致部分货币没有以生产资本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 , 而是退出流通流域 , 造成市场的货币缺口始终无法真正的填满 。
《张方平集》中这样形容宋代销钱铸器的利润:“销熔十钱 , 得精铜一两 , 造作器物 , 获利五倍 。 ”金属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 , 因为只有当它的实际价值和购买力相符时 , 才能减少私铸、私毁现象 。
就连政府自己都曾铸造不足值的铜币以谋取利益 , 这不仅让民间私铸私起 , 也让铅锡劣币涌入市场 。 足值的良币被人恶意回收 , 沉淀下来 。
【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
文章图片
劣币驱逐良币还表现在当官方大肆刊印纸币 , 以至纸币贬值、信用度降低时 。 百姓选择将手中的纸币拿出来做市场流通 , 而尽可能地把铜币储藏起来 。
铜币沉淀的顽疾得不到解决 , 货币的缺口就像无底洞一样 。 政府投入越多 , 货币贬值越快 , 百信心里越没底 , 继续囤积他们认为能够保值的货币 , 恶性循环 , 直到经济系统崩塌 。
内忧外患齐聚 , 官方发行泛滥
内有货币市场需求欲壑难填 , 外有蛮夷虎视眈眈 。 为了求得和平 , 面对来犯之敌 , 宋朝统治者一次次选择屈膝纳贡 , 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 。 抛看绢、茶等物资不谈 , 单白银一项每年就流出数十万两 。
【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
文章图片
经《宋史》记载:“澶渊之盟”后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庆历和议”后每年给西夏7万两白银;宋金和议后,每年向金朝贡白银25万两 。
这样一来 , 每年微薄的银冶都贡献给了别国 , 国内硬通货大量流失 , 货币市场更加混乱 。 为了政权的稳定 , 统治者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 , 原材料有限的铜币无法增发 , 就大面积刊印纸币 。
由于纸币的滥发 , 货币流通量倍增 , 出现了大量没有准备金的纸币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曾记录:“崇观年 , 西事已起 , 由此广印 , 増多至三千毛百余万贯 , 引法巨坏 。 ”
各地币制不同 , 自由流通受阻
两宋时期 , 不仅多种货币并行 , 而且各地的货币制度有所不同 , 出现了因铁矿资源丰富、铜矿匮乏的四川特区和因军费而产生的陕西特区 。 朝廷这样做就是为了用廉价的铁币窃取百姓手中的财富 , 与民争利 。
【历史故事】浅谈:宋朝为何会因货币经济灭亡
文章图片
《宋会要辑稿》记载:“沈伦等悉取铜钱上供 , 及增铸铁钱 , 易民铜钱 。 ”铁币物沉价小 , 且无法出省与外地进行经济往来 , 使当地百姓在商贸中处于弱势地位 , 严重阻碍了铁币区经济发展 。
风雨飘摇的货币经济
货币大幅度贬值 , 通货膨胀加剧
金、银、铜等金属货币大量流失和沉淀 , 纸币在流通市场越来越多 , 却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做担保 。 纸币的面值大于购买力 , 物价上涨 ,
百姓手中的纸币越来越不值钱 , 财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