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部首有什么,求的部首有什么字( 二 )


三大任务的最终定案,都颁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以适应现代社会,特殊是很好的适应今天的信息话,让古老的汉字完成了新生,重新散发活力 。
所以,当初参与文字改革的学者和领导,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心话,不是拍马屁) 。没有这三定任务的完成,就没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
学者,我们如雷贯耳,比如王力、周有光;后来的信息化研究还有王选等等 。主要负责人是我们风度翩翩的周恩来总理 。
文字改革起初争议很大,一锤定音的当然是毛主席 。拼音方案决定用世界通用的罗马字母,而不是苏联的西里尔字母(Cyrillic)和民国的注音符号,就是毛主席决定的,想想当时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力(斯大林对此问题还发表过意见),以及旧文人对汉字朴素感情,这些决策并不是那么轻易 。这个问题可以另文讨论,这里就不多说 。
本文讨论「部首」和《部首检字法》,以及以罗马字母排序的《音序检字法》、汉字笔画为序的《笔画检字法》,所分别依据的国家标准如下表:
至此,我们可以给「部首」一个非常正确的定义:国家颁布的《汉字部首表》中的汉字字符就是「部首」 。
中国国务院教育部的网站对制作《汉字部首表》并制定GB的原因解释得非常清晰:
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656/200902/44656.html今天,所有的字典辞书中的部首检字法,都是采用《汉字部首表》和所依据的国标:
三、「偏旁」的详解如上文所言东汉许慎是今天【汉语言文字学】的鼻祖,而他的《说文解字 序》,是论述汉字起源、结构和演变的经典文献,不但文采斐然,堪称骈文经典,而且见识卓越,数千年来被无数智者反复引用 。
下图为《说文解字 序》的篆文书法:
《说文解字 序》中,许慎将汉字分为「文」和「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文,物象之本,也就是一些象形的「独体字」,如:「木、日、王、田」
字:孳乳而浸多也,也就是利用「文」组合出来的「合体字」,如:「林、明、旺」;
正应为有许慎【文、字】理论的珠玉在前,所以,后世依据其理论慢慢发展出「偏旁」这一概念,从传世文献来看,「偏旁」的最早用法出自唐代的《干禄字书序》 。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创新——科举考试,就是始于隋唐,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标准文字的制定也就势在必行,《干禄字书》也就是唐代的汉字的「国家标准」,将汉字分为「正体、通体、俗体」三种 。)
所以,《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第1567页 第1卷 ):
至此,「偏旁」的意义也就呼之欲出了:
偏旁是组成汉字的基本字符,汉字合体字的「左为偏」,「右为旁」 。
那你可能会说,汉字远远不止左右结构,还有【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等等结构,所以,在偏旁的基础上,有发展除了一系列的术语,共有五种类型:「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如:「提手旁,宝盖头,心字底,国字框,又字心」 。
所以,「偏旁」的意义十分泛化,而不仅仅限于左右结构,
这是小学知识内容,就不细说了,各位读者不是「语死早」 。
四、文字学领域的「偏旁」这一节概念密集,也比较绕,不想看的就看最后的【思维导图】 。
文字学理论虽然众多,但都大同小异,比较麻烦的是,一些术语用法不是很统一,学者诸家各有自己的称谓,笔者一般是采用裘锡圭的先生的文字学理论(「锡圭」这个名字也很有味道) 。
裘先生的专著《文字学概要》是大学教材,中文系必读书目,也是我床头书,我买了三本,两本已经快翻烂了,眉批密密麻麻没法看了,现在买的是最新版:2014年商务印书馆的修订版:
裘先生对汉字两个层面的定义让我茅塞顿开,裘先生指出(页10):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朴的说,汉字要作为两个方面来讲:
语言的符号 。
那么,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文字三要素:「形、音、义」,汉字也有,英文也有,这个层面讲,汉字跟英文没有区别 。
汉字的字符 。
那么,汉字跟英文的区别在哪里呢?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这些符号由一些字符构成 。英文的字符是纯粹表音的,而汉字的字符是音义兼备的 。
这简直是金玉良言,解决我多年的困惑!裘锡圭先生继承指出:文字的符号有三种——意符、音符和记号符,定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