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三 )


1526年 , 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继任皇帝和波西米亚国王 , 他命令所有人必须信仰天主教 , 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 要在宗教和文化上完全剥夺捷克人的自由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欧洲人将三十年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 整个欧洲都被卷入
1618年 , 捷克人再一次因为宗教发动武装起义 , 点燃了遍及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 所有欧洲强国都参与其中 , 支持天主教或新教一方 。 这是捷克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欧洲历史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
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哈布斯堡 , 不得不承认新教在波西米亚的合法地位 。 但是 , 捷克人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并没有减轻 , 70%以上的劳动所得都要交给德意志贵族和天主教会 , “波西米亚”这个日耳曼名称越来越受到捷克人的痛恨 。
四、抛弃“波西米亚”
哈布斯堡特别擅长用联姻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地 , 在1526年把匈牙利收进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 , 臣服于匈牙利的斯洛伐克人也同时成为帝国臣民 , 与捷克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
哈布斯堡治下的帝国注定是松散的 , 德意志人虽然最多 , 但大部分属于北德意志各邦国 , 拥有较大自主权 。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 , 哈布斯堡在北德意志的权威被进一步削弱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今天瑞士境内的鹰堡 , 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初起源地
哈布斯堡在19世纪初惨败于拿破仑 , 被迫在1806年宣布废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 这个延续了800多年的古老帝国彻底瓦解 。 哈布斯堡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等南德意志 , 以及匈牙利、波西米亚等附庸国 , 成为奥地利帝国 。
在这个缩水的帝国里 , 德意志人虽然最多 , 但只有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 匈牙利人比德意志人略少 , 捷克人大约是德意志人的一半左右 。 这样一来 , 波西米亚的地位得到更加上升 , 被哈布斯堡列为重点建设对象 , 大力发展新兴工商业 , 对捷克文化的压制也有所放松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红色和黄色区域都曾是哈布斯堡统治区域 , 欧洲最强大的家族
利用这个机会 , 捷克人形成自己的知识阶层和资产阶级力量 , 并接受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洗礼 , 提出要寻求捷克民族解放和独立 。 他们通过武力斗争和议会选举 , 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自治权利 。
1866年 , 奥地利帝国又输掉普奥战争 , 为了防止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趁机独立 , 宣布与匈牙利组成二元的奥匈帝国 。 哈布斯堡还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并称“捷克斯洛伐克” , 加大斯拉夫人的权重 , 以平衡匈牙利人的势力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奥匈帝国是一个奇葩 , 表明哈布斯堡已接近崩溃
捷克人远比匈牙利弱小 , 也不奢望与德意志民族平起平坐 , 民族独立才是他们的目标 。 在布拉格的大学里 , 捷克语的地位已经超过德语 , 古代捷克文化被广泛发掘出来并得到大力宣扬 , 德意志血统的贵族和官员被看作趴在捷克肌体上吸血的寄生虫 。
1914年 , 奥匈帝国与德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 与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爆发了一次大战 , 很多捷克人被奥匈帝国强制征兵 , 他们无法直接拒绝 , 只好在暗地里反抗 , 进一步加剧了帝国军队的低效和懒散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最伟大的捷克文学作品之一《好兵帅克》反映的正是奥匈帝国时期捷克人与德意志人的关系
1918年战争结束 , 同盟国失败 ,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 哈布斯堡流亡海外失去所有统治权 , 德意志人主体的奥地利成立共和国 , 捷克、匈牙利等民族纷纷独立 。
在捷克人看来 , “波西米亚”是日耳曼人起的名字 , 象征着上千年的被奴役历史 , 新生的捷克人国家要与奥地利及哈布斯堡彻底切断联系 , 绝不应该继续使用 。 所以 , 只有“捷克”才能代表本民族 , 新的国名自然也要用“捷克” 。
【爱历史】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捷克与斯洛伐克的面积差不多 , 人口却差好几倍 , 埋下今天各自独立的种子
1918年10月 , 捷克人与兄弟民族斯洛伐克人联合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 就这样 , “波西米亚”一词永远被抛弃了 , 捷克人终于用本民族的名字来定义自己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