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出现以庶代嫡的原因
进入到春秋战国之后 ,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变 , 在西周成熟和延续了数百年的嫡长子继承制也随之发生改变 , 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嫡长子继承制 , 但是以庶代嫡成为当时王位继承的主流 , 其中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文章图片
嫡长子继承制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体制向封建社会转变
嫡长子继承制是基于西周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 , 可以有效地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 正如《吕氏春秋集释》所说:“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 ,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 ,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 ”
随着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本身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 , 而且铁器和畜力耕地工具的发明 , 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变化 , 使得原来为适应落后生产力而生的嫡长子继承制变得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 。
②实力增长下的权力欲望与血缘关系的疏远
经济的发展给了旁系别宗加强军事实力的机会 , 加之经过百年的时间发展 , 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 只能算在体制下还有血缘关系 , 周朝立国的宗法制逐渐瓦解 。
对于血缘关系较近的内部 , 对于权力和土地的欲望 , 也超过了血缘亲情 。 所谓实力支持欲望 , 实力较强的旁支 , 就开始脱离宗法制的约束 , 以求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权力 , 其中以旁支身份夺得晋国王位的曲沃武公 , 就是以庶代嫡最典型的实例:“曲沃武公伐晋侯缗 , 灭之 , 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僖王 。 僖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 , 列为诸侯 , 于是 , 尽并晋地而有之 。 ”
③礼制崩坏 , 道德不再是约束继承者的因素
西周末年 , 作为一国天子的周幽王 , 就在废嫡立庶破坏礼制上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 “当幽王三年 , 王之后宫 , 见而爱之 , 生子伯服 。 竟废申后及太子 , 以褒姒为后 , 伯服为太子 。 ”在位之君开始以个人喜好立后继之君 , 礼乐制度开始失去了道德约束制度 。
文章图片
封建与宗法制关系图
在天子的带头作用下 , 诸侯王也逐渐抛弃了旧的礼制观念 , 嫡长子继承制开始不能很好地被执行 。 诸侯王开始依旧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来选择合适的继承人 , 嫡长子不再视为必须人选 , 原本没有继承权的庶子也能成为储君 。
④社会环境与价值观 , 决定以贤者为君
春秋战国时期 , 是一个诸侯争霸 , 强者为王的时代 , 诸子百家的出现为突破嫡长子继承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 社会中对于不分才能高低而单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已经存在反思和不满的思想 。 荀子就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 , 不能属于礼义 , 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 , 积文学 , 正身行 , 能属于礼义 , 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 ”
而在那个强者为王的时代 , 注定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诸侯王 , 最终要被能力强的自家旁支或者其他强国所灭 , 所以打破嫡庶观念 , 选贤者为王 , 才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活下来的价值观点已经基本形成 。
【【历史故事】浅谈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生与发展】嫡长子继承制 , 其背景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 这一制度 , 确立成熟于西周时期 , 到春秋战国时期 , 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不再 , 以庶代嫡越来越多 。 在当时这种继承是非法的 , 但是就时代而言又是合理的 , 不以嫡而以贤 , 增加了诸侯国在那个弱肉强食时代的生存几率 。
- 【爱历史】刘备一生杀过4位手下,除了刘封,另外三位分别是谁呢
- 空气净化器真的有用吗
- 【历史故事】驸马在外远征公主竟然怀了孕,为何驸马还很高兴
- 【爱历史】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什么于禁投降不被原谅呢
- 【爱历史】为什么秦国这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不会选择造反呢
- 【历史故事】司马氏是怎么顺利的篡位成功的呢
- 【历史故事】除了吕布,至少还有5人能击败关羽,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 【历史故事】李世民和朱棣这两个帝王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
- 【历史故事】周章和虞仲都是吴太伯之后,为什么身份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
- 【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后,为何是秦二世继承皇位,事情为何会有这样的翻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