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安危与共,生死相念( 二 )


辞因使楚重 , 名为救齐成 。
荒垄遽千古 , 羽觞难再倾 。
刘伶今日意 , 异代是同声 。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柳宗元则以“一鸣惊人”的典故起笔 , 以亭中鸟鸣引出淳于髡以鹄为喻 , 劝戒齐王的故事 。 出使楚国时 , 面对楚王的蔑视 , 他无所畏惧 ,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使楚”和“救齐”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 也让他成为后人敬仰的古圣先贤 。
两个人从不同的视角 , 不用的侧面 , 反映出一个共同的心声 。 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像淳于髡那样可以用诙谐之语 , 在谈笑间就能劝谏君王的人 。 他们深深感到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 , 却又无能为力 。 淳于髡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 , 让齐国振兴与繁荣 , 谁又能让大唐恢复往日的辉煌呢?
【爱历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安危与共,生死相念
文章图片
他们对此次回京报以很大的希望 , 然而 , 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 就在他们回京后的第一个春天 , 看着满树桃花盛开 , 刘禹锡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 再次刺痛了当权者的心 。 于是 , 他再次被贬 , 柳宗元也同时被贬 。
这一次 , 唐宪宗将他贬至更为偏远的播州 , 今贵州遵义地区 。 那时的遵义远在边疆 , 蛮荒偏僻 , 非人所能居住之地 。 一个中土长大的文弱书生 , 到那个穷山恶水之处 , 如何生存?况且他还有年过八旬的老母 , 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儿 , 这让刘禹锡心中难过 , 忍不住怅然泪下 。
正在这时 , 柳宗元前来看望他 。 柳宗元此次被贬柳州 , 虽然也不是繁华之地 , 但比起播州还是好了很多 。 柳宗元没有家庭拖累 , 就想着和刘禹锡调换贬地 , 以解刘家之困 。
于是 , 柳宗元请求皇帝开恩 , 让自己和刘禹锡调换 , 前去播州 。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头上 , 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点什么 , 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爱历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安危与共,生死相念
文章图片
柳宗元就是 , 他尽自己所能为朋友分担 。 虽然 , 他们最终没有调换贬谪地 , 但在几个朋友的奔走之下 , 皇帝还是将刘禹锡换到离京城相对较近的连州 。
元和十年三月 , 刘禹锡与柳宗元又一次相约踏上了贬谪之旅 。 春花烂漫 , 他们的心却是一片凄凉 。 还好有老友同行 , 冲淡了一些忧伤 。
一路跋山涉水 , 这一日来到衡阳 。 在这里 , 他们就要相互别过 , 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发了 。 望着前路云雾迷茫 , 再见不知是何时 , 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悲凉 。
柳宗元随口吟诵到:
十年憔悴到秦京 , 谁料翻为岭外行 。
伏波故道风烟在 , 翁仲遗墟草树平 。
直以慵疏招物议 , 休将文字占时名 。
今朝不用临河别 , 垂泪千行便濯缨 。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刘禹锡看到柳宗元的诗也感慨万千 , 忍不住也和诗一首:
去国十年同赴召 , 渡湘千里又分歧 。
重临事异黄丞相 , 三黜名惭柳士师 。
归目并随回雁尽 , 愁肠正遇断猿时 。
桂江东过连山下 , 相望长吟有所思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谁也没有想到 , 衡阳一别就是永别 。 四年后 , 柳宗元病逝于柳州 , 年仅47岁 。 临终前托人带信给刘禹锡 , 希望他能替自己照顾幼子、编辑书稿 。
捧着厚厚的书稿 , 再看看那两个刚刚两三岁的孩子 , 刘禹锡心中无比悲痛 。 随即写下《祭柳员外文》 , 文中写到:
途次衡阳 , 云有柳使 。 谓复前约 , 忽承讣书 , 惊号大哭 , 如得狂病 。 良久问故 , 百哀攻中 。 涕洟迸落 , 魂魄震越 。 伸纸穷竟 , 得君遗书 。 绝弦之音 , 凄惨彻骨 。
声声泣血 , 字字含情 。
【爱历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安危与共,生死相念
文章图片
刘禹锡将柳宗元的两个遗孤接到身边 , 悉心教导 , 又耗时近三年 , 将柳宗元留下的文稿进行编辑 , 于是就有了《柳河东集》的问世 。
即便如此 , 他还是常常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情景 。 多年后 , 他又写了《伤愚溪三首》来寄托自己对友人的追思:
溪水悠悠春自来 , 草堂无主燕飞回 。
隔帘惟见中庭草 , 一树山榴依旧开 。
草圣数行留坏壁 , 木奴千树属邻家 。
唯见里门通德榜 , 残阳寂寞出樵车 。
柳门竹巷依依在 , 野草青苔日日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