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三 )


四、事君有道 , 有底线
杨荣不仅才干突出 , 他还很注重与皇帝合理、有效的沟通、对话 , 善于处理同皇帝的关系 , 他曾对人说:“事君有体 , 进谏有方 , 以悻直取祸 , 吾不为也 。 ”(《明史·杨荣传》)
【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文章图片
意思是:为君主办事要得体 , 进行劝谏要讲究策略 , 因刚愎、固执得罪君主 , 惹祸上身 , 我从不这么做 。
杨荣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 备受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器重和恩宠 , 他这种与皇帝相处的方式或许起了很大作用 。
杨荣很善于沟通 , “帝威严 , 与诸大臣议事未决 , 或至发怒 。 荣至 , 辄为霁颜 , 事亦遂决”(《明史·杨荣列传》) 。
意思是:朱棣十分威严 , 和大臣商议事请 , 难以决断时 , 有时会发怒 。 杨荣到了之后 , 委婉劝说 , 朱棣怒气消散 , 于是事请也得到解决 。
虽然杨荣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 , 避免触怒皇帝 , 但并非一味逢迎上意 , 实际上杨荣有底线 , 敢于坚持原则 , 例如力劝朱棣早日班师 , 结束北征 。
【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文章图片
永乐二十二年 , 杨荣再次跟随北征 , 当时是朱棣第五次带兵出塞 , “士卒饥冻 , 馈运不继 , 死亡十二三”(《明史·杨荣传》) , 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 , 不见敌人踪影 。 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 , 群臣没有主见 , 只有杨荣、金幼孜从容进言 , 认为应班师回朝 。 朱棣听取了他们的建议 。
五、曾为夏原吉辩解
对于杨荣的性格 , 《明史·杨荣传》是这样记述的:“论事激发 , 不能容人过 。 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 , 往往以微言导帝意 , 辄得解 。 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 , 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 , 皆赖其力” 。
意思是:杨荣议论事请时情绪激扬 , 不能包容他人过错 , 然而当别人触怒朱棣时 , 杨荣往往委婉劝说朱棣 , 使他们得以免祸 , 夏原吉、李时勉、都御史刘观都曾受到他的救护 。
【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文章图片
永乐十九年冬天 , 朱棣决定再次北征 。 十二月 , 朱棣召户部尚书夏原吉询问边境粮草的储备情况 。 夏原吉说只够部队防守 , 不够大军出征 , 还说“频年师出无功 , 戎马资储 , 十丧八九 。 灾眚间作 , 内外俱疲 。 况圣躬少安 , 尚须调护 , 勿烦六师 。 ”(《明史纪事本末》)
朱棣听后十分不悦 , 令夏原吉去开平督办粮草 。 不久 , 朱棣让锦衣卫把夏原吉带回京师 , 再次问夏原吉北征之事 , 但夏原吉拒不改口 , 朱棣一怒之下 , 把他关入掖庭狱 。
接下来发生的事请 , 《明史纪事本末》是这样记载的:“时礼部尚书吕震数乘间言宾与中、原吉皆险邪诬罔 , 上信之 , 命戮宾尸 。 将杀原吉 , 召杨荣问原吉平昔所为 , 荣力言其无他 , 怒稍释 , 置不问 。 ”
意思是:礼部尚书吕震趁机诬告夏原吉奸险、欺诈 , 朱棣想处死夏原吉 , 征求杨荣的意见 , 向他询问夏原吉平时的表现 , 杨荣极力劝解 , 朱棣的怒气终于有所缓解 , 夏原吉逃过一劫 。
【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文章图片
杨荣是如何劝说朱棣的呢?《皇明辅世编》是这样记载的:“二三人者惟以数征北虏乏馈运为忧 , 论才力或不及 , 险邪未之见也“ 。
意思是:这几个人只是担心陛下数次北征 , 粮草供给难以跟上 , 个人才能或许有限 , 但是没发现他们有何奸诈阴险之处 。
言外之意或许是:夏原吉等大臣的人品没有问题 , 不像吕震说得那么坏 。
六、朱棣突然病逝 , 杨荣当机立断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 , 回师行至榆木川时 , 朱棣突然去世 。 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 , 秘密找来杨荣、金幼孜 , 在朱棣营帐内商议对策 。
《明史·杨荣传》是这样记载的:“二人议:六师在外 , 去京师尚远 , 秘不发丧 。 以礼敛 , 熔锡为椑 , 载舆中” 。
【历史故事】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文章图片
意思是:经过商议决定:朝廷大部分兵力都在回京途中 , 这里距离京师尚远 , 对外严密封锁朱棣去世的消息;搜集军中的锡器 , 熔化后铸成椭圆形锡棺 , 按礼法秘密装殓 , 放入龙舆(御用车驾) 。
龙舆除了进门以外 , 其余三面全都封闭 , 外人无法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