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安与鲁迅的故事( 三 )


可是与同时代的普通人比起来 , 朱安境况根本没那么糟糕 。
同时期的普通老太太 , 只要能够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 , 就得拐着颤巍巍的小脚 , 帮人洗衣服做饭以便挣点钱糊口 。
同时期的延安 , 八路军高级将领们吃不上一口白面 。
同时期的重庆 , 名作家老舍每天码字5000 , 也只能勉强吃点掺了很多稗子的粗粮饭 , 还由此引发了急性盲肠炎 。
在大家普遍赤贫的情况下 , 朱安既能雇着女佣 , 生病了又能请医生隔三差五地来家里打针(那时候一般人压根付不起医药费 , 即便现在有医保 , 很多人生病了也犯怵高额的医疗费) , 她该知足了 。
当然 , 朱安即使再糊涂 , 也明白谁是真心对自己好 , 所以她在每封信里都表达了对许广平的感激之情 。
到了1947年春天 , 朱安身体急剧恶化 , 腿部及面部都肿胀起来 , 还大口吐血 , 呼吸异常困难 。
自忖来日无多后 , 她立下了遗嘱 。
这份遗嘱事无巨细 , 自己死后应该穿十三件衣服 , 做七副被褥 , 用上好的棺木埋葬 , 每逢七必须供水饭 , 到五七要念经 , 林林总总一大堆 。
更为重要的是 , 死后要同鲁迅合葬 , 这是朱安最后一次向许广平宣示“主权” 。
也许 , 风光大葬是朱安觉得对自己独守空房41年最好的弥补吧 。
【历史故事】朱安与鲁迅的故事
文章图片
但她压根想不到 , 在死者为大的讲究下 , 许广平会将自己的遗嘱揉搓成皱皱巴巴的一小团 。
与鲁迅合葬?不可能的 , 鲁迅生前提倡“埋掉拉倒”的精神 , 身为他的原配 , 总该亲身践行丈夫的这一宗旨吧 。
更何况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连钱都很难从北京汇到上海去 , 要想把一口沉重的大棺材运到上海简直是天方夜谭 。
原本许广平打算将朱安葬在鲁老太太坟边上 , 这也符合鲁迅对朱安的定位:“母亲娶的媳妇 。 ”
无奈老太太坟旁已无空地 , 许广平进而买下周作人家位于西直门外保福寺的一处私地 。 如今 , 那里高楼大厦林立 , 朱安的墓早就不知所踪 。
至于那些请和尚念经一类的迷信之举 , 由于花不了多少钱 , 也就随她去吧 。
饶是大幅删减了朱安的遗愿 , 许广平依然为这个葬礼掏出了400多万的巨款(已计算通货膨胀) 。
许广平此举引发了连绵不断的争议 , 直到现在依然被批评为“冷血无情” 。
许广平完全无视朱安的要求的确有点伤人感情 , 不过 , 要是看到她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置 , 或许我们就能理解她一点 。
作为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 , 许广平积极响应国家当年推行的火葬政策 , 并明确表示:骨灰全撒 , 不与鲁迅合葬 。
最后还是周总理特批 , 才将她的一部分骨灰葬到了鲁迅墓旁边 。
【历史故事】朱安与鲁迅的故事
文章图片
图|许广平与儿子
身为高知女性 , 许广平的问题在于缺乏共情能力 。
朱安脑袋里 , 全是那套旧社会腐朽的东西 。 她不会想到人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 葬礼搞得再热闹也终究是给别人看的 。 她还幻想着身穿新衣服 , 到另一个世界与鲁迅团聚呢 。
至于朱安 , 她就更没有体谅人的心思了 。
朱安嘴上说把海婴当亲儿子 , 把许广平当亲妹妹 , 实则只顾自己合适 , 根本不去想假如按照自己要求的仪式办下来 , 手头并不宽绰的许广平 , 就得拉着儿子喝西北风去了 。
只能说 , 新旧女性之间 , 如同泾河与渭河 , 终究掺不到一起去 。
而夹杂在两人中间“半新不旧”的鲁迅 , 既向往新世界的轻松快活 , 又甩不掉旧世界紧抓住自己衣襟的那只手 , 环顾左右 , 掩面悲泣 。
【历史故事】朱安与鲁迅的故事】这种尴尬的“三人行” , 三人都感到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