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冷战时西德经济更加富裕,为何有50万人逃亡东德?贫富不均是主因( 二 )


即便有美国的援助 , 但是西德地区的发展依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大量涌入的东德人口挤占了当地的工作岗位 , 动了原本属于西德人的蛋糕 。
相互之间长期的对立分裂也削弱了曾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团结性和同一性 , 西德和东德之间有了“你”“我”的区分 。 庞大的人口使得西德的劳动力出现过剩 , 一批一批的劳动力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或被选中或被淘汰 。
【爱历史】冷战时西德经济更加富裕,为何有50万人逃亡东德?贫富不均是主因
文章图片
面对庞大的社会压力 , 许多东德人来了之后发现这和原本宣传的并不一样 , 他们不仅要面对西德人的鄙视 , 还要不断的内卷才能在西德留有一席之地安身 。 久而久之 , 就有很多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东德人受不了回到了东德 。
同样想共同富裕、共同贫困的 , 还有一部分在西德呆不下去的西德人 , 他们基本上在西德也是生活不下去了 , 所以对执行计划经济无比向往 。 条件可能差了点 , 但是分吃的分住房分工作 , 生活压力要比在西德小得多 。
三、思想认同以及教会导向
前文也说了 , 在资本市场出现问题时 , 认同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 冷战 ,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实体化后的对抗 , 东德和西德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
相比较起来 ,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更加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 这一点不仅仅在被并入之后的东德身上有所体现 , 在落寞时期的俄罗斯身上更为明显 。 尤其是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平均的计划经济 , 则很好地满足了不少西德人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认同感缺失 。
【爱历史】冷战时西德经济更加富裕,为何有50万人逃亡东德?贫富不均是主因
文章图片
这其实也是当前不少东德人存在排外排犹思想的原因之一 , 这种高度认同、高度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排外 。 再配合当时苏联以及东欧地区的特工组织搞地下宣传 , 很多在西德难以维系生活的人纷纷相信了他们口中的理想世界 。
除了认同和思想上的转变外 , 还有一个可以提出来的一点就是当时教会也曾经鼓励过西德的牧师前往东德传教 , 大部分牧师前往东德时也是拖家带口的 。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默克尔女士 , 她就是因为父亲传教举家从东德迁往了西德 。
当然 , 这只是一小部分 , 但也维持了一段时间 , 算起来也是西德人前往东德定居的一个原因之一 。
文/纪案
【爱历史】冷战时西德经济更加富裕,为何有50万人逃亡东德?贫富不均是主因】参考资料:《柏林墙倒塌25年:“西德人”在抱怨“东德人”在怀旧》 , 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