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科举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的文坛领袖——韩愈( 二 )


这封“笔臻浑化”“泯尽铺张排比之迹”的信 , 很可能打动了那位显贵 。 这次 , 韩愈应吏部试入选了 。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 , 博学鸿词科的试题为《太清宫观紫极舞赋》和《颜子不贰过论》 。 韩愈写的赋已经散佚 , 论存于文集中 。
在《颜子不贰过论》中 , 韩愈首先破题 , 阐释论题的含义 , 然后予以设问:登孔氏之门者众矣 , 三千之徒 , 四科之目 , 孰非由圣人之道 , 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行过言 , 亦云鲜矣 , 而夫子举不贰过 , 惟颜氏之子 , 其何故哉?意思是:孔子三千弟子中 , “过行过言”者很少 , 尤其是四科十哲 , 个个都是君子之儒 , 孔子为什么只标举颜回的“不贰过”呢?
韩愈认为 , 颜回的思想活动难免有过 , 但他能够“止之于始萌 , 绝之于未形 , 不贰之于言行也” 。 这就把孔子的“不贰过”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 超出了众人的认知水平 。
这次主吏部试的考功崔元翰 , 崇尚古文 , “时年七十余 , 好学不倦” 。 他对韩愈的文章大为称赏 , 于是将韩愈等人的名字报给中书 。 可最终不知为什么 , 其他人都被选中了 , 唯独韩愈遭淘汰 。
再应吏部试写就“载道”文
【爱历史】科举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的文坛领袖——韩愈
文章图片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 韩愈第二次应吏部试 , 试题为《朱丝绳赋》《冬日可爱诗》和《学生代斋郎议》 。 今本韩集只有《学生代斋郎议》 , 题目的意思是可否以学生来代替斋郎之职 。 斋郎 , 是在祭祀时“执豆笾 , 骏奔走 , 以役于其官之长”的劳力者;学生就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
韩愈认为 , “执豆笾 , 骏奔走”虽然是“奉宗庙社稷之小事” , 但“不可以不敬”“不可以不专” 。 学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 , 其周旋必不合度 , 其进退必不得宜 , 其思虑必不固 , 其容貌必不庄 。 而祭祀的关键是礼 , 礼的关键是敬 。 随便用未经训练的太学生代替斋郎 , 失礼失敬 。 太学生的本业是学习儒业 , 以学生代斋郎 , 耽误学习 , 荒废学业 , 得不偿失 。 以学生代斋郎 , 名义上没了斋郎 , 缩了编制 , 减了开支;实际上斋郎仍存 , 成本更高 , 损失更大 。 文章理据充分、论证透辟 ,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政论文 。 可韩愈还是落选了 。
韩愈落选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善夤缘 , “在京城 , 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 , 人之所趋 , 仆之所傲 。 与己合者 , 则从之游;不合者 , 虽造吾庐 , 未尝与之坐” 。 二是他的古文与科举文两者价值观的不同 。 韩愈提倡“古文” , 就是西汉以前那种以散行为主的文章;而科举文是句式整齐、讲究对偶的骈文 。 韩愈古文主张“文以载道” , 载天地人文之道 , 载周公之道 , 载孔孟之道;科举文注重形式精美 , 骈偶巧丽 , 两者背道而驰 。 尽管韩愈的应试文写的也是骈体 , 但他的古文主张让众多迷恋骈俪者心中不快 。
【爱历史】科举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的文坛领袖——韩愈
文章图片
回看俳优辞数月心不宁
这次落选 , 令韩愈觉得参加这样的科考是对自己的侮辱 。 他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的这种类于俳优者之辞 , “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 , 好几个月都羞愧不安 , 决定不能再考了 。 好友崔立之写信劝勉韩愈 , 一定要考中博学鸿词才好做官 。 他把韩愈比作献璞的卞和 , 只有等识玉者剖璞见玉 , 然后天下人才会知道这是价值连城的至宝 , 即使像卞和那样两次被砍了脚也不算耻辱 。
韩愈这下可找到了出气筒 , 几乎把所有的郁闷和怒火都发泄到《答崔立之书》中:夫所谓博学者 , 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词者 , 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 , 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 , 进于是选 , 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所谓的博学鸿词 , 如果真是现在科考文这个样子的话 , 那古代的屈原、孟轲、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 , 一定会感到惭愧而绝不应考了 。
不过 , 韩愈最终还是参加了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博学鸿词科的考试 , 结果仍然是名落孙山 。
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一年 , 前后近十年 , 韩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 。 照今天看 , 韩愈是一个典型的落榜生 , 而且是无数次落榜 。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位人生的失意者 , 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 成为重振文风的旗手 。
【爱历史】科举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的文坛领袖——韩愈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