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二 )


援助北汉的耶律沙、耶律奚低和耶律讨古 , 长途跋涉回到南京以后 , 与宋军会战于城北的沙河 , 不敌宋军退至清河(今北京市昌平) , 又退至高梁河(在北京西直门外 , 旧称玉河) , 与围城的宋军相遭遇 , 由于兵力不支而“少却” 。 南京城内守军很少 , 而城外的援军又接连失利 , 南京的形势岌岌可危 , 随时都有被宋军攻陷的可能 。
正在游猎中的辽景宗得知宋军包围了南京城的消息以后 , 曾急令附近的辽军前往增援 。 其中最重要的是耶律休哥率领的五院军和耶律斜轸率领的青帜军 。
耶律斜轸“取奚低等青帜军于得胜口以诱敌 , 敌果争赴 。 斜轸出其后 , 奋击败之” 。 这场伏击 , 使宋军损失很大 。 斜轸的军队乘胜来到高梁河 , 与耶律休哥兵分左右合击南京城北的宋军 。 这里是宋军的主力所在 , 兵力既多 , 又有宋太宗在城北督战 , 战斗力比较强 。 不过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两支劲旅的出现 , 却出乎宋太宗的意料 , 最终使宋军转胜为败 。 许多文献对高梁河之战都有记载 。
【爱历史】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文章图片
高粱河之战
《辽史》记载:“(耶律)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 , 少却;休哥、斜轸横击 , 大败之 。 宋主仅以身免 , 至涿州 , 窃驴车遁去 。 甲申 , 击宋余军 , 所杀甚众 , 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 。 ”又 , 耶律休哥“遇大敌于高梁河 , 与耶律斜轸分左右翼 , 击败之 。 追杀三十余里 , 斩首万余级 , 休哥被三创 。 明旦 , 宋主遁去 , 休哥以创不能骑 , 轻车追至涿州 , 不及而还” 。
宋朝人撰的《契丹国志》记载:“先是宋师自并幸燕 , 乘其无备 , 帝方猎 , 急归牙帐 , 议弃幽、蓟 , 以兵守松亭、虎北口而已 。 时耶律逊宁号于越 , 呼为‘舍利郎君’ , 请兵十万救幽州 , 并西山薄幽陵 , 入夜持两炬 , 朝举两旗 。 选精骑三万 , 夜从他道自宋军南席卷而北 。 ”这段记载不甚可靠 , 江休复即提出质疑 , 既拥十万师 , 何用人持两炬两旗以为疑兵乎?未免自相矛盾矣 。
【爱历史】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文章图片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 , 武功郡王德昭从征幽州 , 军中尝夜惊 , 不知主所在 , 或有谋立王者 , 会知上处 , 乃止 。 上微闻其事 , 不悦 。 及归 , 以北征不利 , 允不行太原之赏 , 议者皆为不可……”据此可知 , 宋军士气不高 , 故有夜惊 , 失上(宋太宗)所在 , 有谋立赵德昭之议 。
潘永因《宋稗类抄》称:“太宗围幽州城 , 夜大风 , 军中虚惊 , 南北军皆溃 , 诸将不知上所在 , 唯节度高琼随;翌日 , 上欲诛诸将 , 因琼谏而止 。 ”这条材料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文相似 , 证明《续资治通鉴长编》之记载是可信的 。
王铚《默记》称:“驾至幽州 , 四面攻城 , 而师以平晋(按:指平北汉)不赏 , 又攻燕 , 遂军变 , 太宗与其亲厚夜遁 , 得钱俶殿乃得脱 。 后神宗语及北边事曰:‘太宗军溃 , 仅得脱 , 凡行在服御、宝器被掠 , 从人宫嫔尽陷没 , 上中两箭 , 岁岁必发 , 其弃天下亦以箭疮发’云 。 ”
【爱历史】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文章图片
宋朝人的记载比较真实 , 从中可以看出宋朝的将士不愿北伐辽南京 , 平北汉不得奖赏 , 连续作战的劳累 , 都是他们反战的原因 。 由于士气不高 , 兵无斗志 , 加上宋太宗的催促督战 , 辽军的强力反击 , 引起了宋朝士兵的倒戈哗变 , 引起全军溃退 。
宋太宗匆忙逃跑 , 逃到涿州改乘驴车南奔 , 其间还被辽兵射中两箭 , 最后竟以箭疮不断复发而病亡 。 辽朝在兵力少 , 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 然而辽景宗的号令得到了全军将士的拥护 , 个个英勇果敢 , 奋不顾身 , 耶律休哥身负重伤 , 仍坚持带兵作战 , 表现了高昂的士气 , 与宋军的士兵哗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
【爱历史】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辽景宗调度有方 , 反败为胜 , 充分显示了他的一国统帅的地位 , 在将士中拥有很高的威信 , 将士愿意为国家打仗拼命 。 人心所向 , 是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