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二 )


(七)沈法兴 , 隋朝吴兴郡守 , 隋朝末年起兵造反 , 自称梁王 。
(八)薛举 , 大业十三年任金城校尉 , 后来自立为帝 , 自称西秦霸王 。
(九)朱粲 , 曾任隋朝任城佐吏 , 后来起兵叛隋 。
……
以上列举的都是起义军的首领 , 除去首领以外 , 他们身边有更多的隋朝叛臣 ,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 但是有一人例外 , 此人就是尧君素 。
【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
二、我欲挡李渊去路
尧君素是何许人也 , 根据《隋书》记载:
尧君素 , 魏郡汤阴人也 。 炀帝为晋王时 , 君素以左右从 。 及嗣位 , 累迁鹰击郎将 。
尧君素是河南汤阴人 , 若干年后 , 这里也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出生地 。 从上述这段话可以看出 , 尧君素是隋炀帝的潜邸旧臣 , 早年就跟随杨广左右 , 等杨广登基后 , 尧君素屡有升迁 。
尧君素在隋炀帝时期也是名臣 , 他治军严格 , 隋朝末年 , 随着朝廷式微 , 隋朝官军各部都有私自逃跑的士兵 , 包括杨广最精锐的骁果军 , 也经常有人叛逃 。 但唯有尧君素麾下的将士们没有一个逃跑者 。 史载"君素所部独全" 。 可见 , 在治军方面 , 尧君素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
虽然尧君素也算一代名将 , 但很不幸 , 他遇到了另一个时代枭雄--李渊 。
【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
隋炀帝时期 , 唐国公李渊奉命担任晋阳留守 , 公元617年 , 在李世民的劝说下 , 李渊在晋阳(太原)起兵反隋 。 李渊为了能够顺利站稳脚跟 , 做了两个重大决定 , 第一时候派刘文静秘密出使东突厥 , 获得东亚霸主东突厥的支持;第二是把攻占长安作为目标 。
众所周知 , 隋朝的国都在洛阳 , 若要反隋 , 攻占洛阳毫无疑问是首选 。 但李渊认为 ,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洛阳附近和隋军(王世充)相互攻伐 , 如果此时去攻打洛阳 , 如入龙潭虎穴 。 而长安是汉朝故都 , 若占领长安 , 不仅意义重大 , 而且还能避开中原的各大势力 。
但是 , 在李渊从晋阳向长安进军的路上 , 遇到了驻守蒲州的尧君素 。
【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
李渊起兵后的第一战 , 是攻打霍邑(临汾) , 霍邑守将宋老生被李渊的大军轻松拿下 。 而后 , 李渊开始攻打潼关 , 驻守潼关的是另一位隋朝名将屈突通 。 屈突通和李渊对峙了近一个月 , 最终因偷袭李渊 , 被李世民麾下大将段志玄打败 。 接下来 , 李渊在攻占长安之前 , 面临最强的敌人就是尧君素 。
尧君素知道李渊兵强马壮 , 又急着攻占长安 , 因此扎紧篱笆 , 加固城墙 , 和李渊打持久战 。 李渊十分着急 , 先派遣大将吕绍宗率兵攻城 , 结果吕绍宗惨败 。 李渊又派大将韦义节攻城 , 最终还是未能攻破蒲州城门 。
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 , 不克 。 (《隋书》)
李渊本想一鼓作气 , 打通从晋阳到长安的通道 , 可没想到尧君素死守城门 , 就像一根楔子 , 牢牢地钉在黄河东岸 , 让李渊进退两难 。
【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
为了说明尧君素防守蒲州的不易 , 笔者做一个对比分析 。 当初屈突通镇守潼关 , 尧君素镇守蒲州 。 屈突通被李渊打败 , 后来几经周折投降了李渊 , 并且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 , 在凌烟阁排名第十二 , 可见屈突通的实力并不弱 。 面对强大的屈突通 , 李渊尚且能够轻松夺下潼关 , 但李渊却夺不下尧君素镇守的、孤立无援的蒲州 。 说明尧君素的实力和决心远在屈突通之上 。
三、谁都别劝我投降
尧君素最让人敬佩的是 , 他明知毫无胜算也要玉碎的心态 。 他先后拒绝了三波人的劝降 。
(一)面对屈突通劝降:你还有脸来?
上文说到 , 李渊在潼关打败屈突通 , 屈突通并未立即投降李渊 , 而是逃到蒲州 。 屈突通见到尧君素后 , 感觉十分委屈 , 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 惹得其他将领也跟着一起哭泣 。
【爱历史】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
笔者脑补一下 , 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 屈突通兵败 , 灰头土脸地来投奔尧君素 , 尧君素说:"大兄弟 , 胜败乃兵家常事 , 你不必如此悲痛 , 只要你和我一起死守蒲州 , 再等朝廷派援军过来 , 必能消灭李渊叛贼 。 "
但尧君素没想到 , 屈突通给他泼了一盆冰凉冰凉的冷水 。 屈突通说:"老大哥 , 我之所以来投奔你 , 是想给你说点肺腑之言 , 现在李渊的大军所向披靡 , 四方百姓都纷纷响应 , 我尽力抵抗李渊 , 已经算是给隋朝尽忠了 。 接下来 , 不如我们一同投奔李渊 , 早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