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安禄山为什么敢铤而走险?( 二 )


处境尴尬的安禄山
【历史故事】安禄山为什么敢铤而走险?】很多人认为 , 唐玄宗过于信任安禄山了 , 更多是一种廉价的事后倒推 。 以唐玄宗的性格 , 真的会信任任何人吗?甚至既是帝国行政长官又是打手 , 堪称皇帝绝对心腹的杨国忠 , 在皇帝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人 , 需要时可以随时抛出来安定人心的 。 杨国忠的前任李林甫权势最盛时 , 他的儿子却每天胆战心惊 , 以至于和父亲哭诉 , 我们现在位子实在有点太高了 , 高处不胜寒啊 。 唐朝所有的实权人物除了皇帝差不多都是您的敌人 , 今后只怕我们父子俩没法善终 。 李林甫闷闷不乐的回答道 , 事已至此 , 我又能怎么样呢?
再看安禄山和唐玄宗的关系 , 那是关系到彼此身家性命、甚至关系万千人生命的关系 , 两人彼此的试探都小心翼翼 , 谨慎到了极点 。 安禄山进京的时候 , 玄宗有意安排宴会让安禄山见太子 , 结果安禄山见到太子都不敢下拜 。 皇帝说:“这可是储君啊 , 等朕千秋万岁之后 , 他就是你新的君王” , 安禄山留下了那段经典答复:“我很愚钝 , 一向只知道有陛下一个人 , 从来不知道还有储君 。 ”
【历史故事】安禄山为什么敢铤而走险?
文章图片
安禄山影视形象 。 来源/电视剧《大唐荣耀》截图
论者常以此认为安禄山在阿谀奉承唐玄宗 , 这未免太简单化了 。 安禄山并不是在简单的拍唐玄宗马屁 , 而是纳上一份巨大的政治投名状 , 是在做一个极度严肃的政治表态 , 这涉及到唐玄宗心里最敏感的一个问题:继承人问题 。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 , 时任太子李瑛等三位皇子带人披甲入宫 , 说宫内有盗贼 , 最后被唐玄宗逮捕后处死 。 现在通常会把这件事情归咎于武惠妃的挑拨 , 这大约是和李瑛同病相怜的唐肃宗李亨在继位后定下的官方论调 。 对于以宫廷政变起家的李隆基来说 , 这些似曾相识的路数太可怕了 。 甚至 , 当我们回顾李隆基之前唐朝的皇位继承时 , 就不难发现 , 太子或者强势皇子亲自发动、或者被当作旗号使用的政变几乎是常态 。
第一代皇帝李渊 , 在强势皇子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杀兄后 , 被逼禅让 。 第二代皇帝李世民 , 几乎被太子李承乾重演了玄武门大戏 。 第三代皇帝李治的前几任太子要么早死、要么被皇帝联合皇后先下手为强 。 武则天晚年也被朝臣打着太子的旗号逼迫退位 。 唐中宗继位后 , 其太子李重俊发动武装政变 , 兵败身死 。 唐中宗暴死后 , 继位的李重茂先是沦为韦皇后傀儡 , 随后被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推翻 , 并在不久后暴死 。 依靠两次政变获得大权的政变专家李隆基 , 对他们祖上几代人的历史自然了如指掌 。 太子实力太强会威胁自己 , 但是如果太子实力太弱 , 又有可能像李建成、李重茂那样被别人推翻 。 所以 , 在废杀李瑛后 , 李隆基既要培植太子的势力确保他能接班 , 又要限制他的势力防止他想提前接班 。
【历史故事】安禄山为什么敢铤而走险?
文章图片
唐玄宗影视形象 。 来源/电视剧《唐明皇》截图
在这种情况下 , 朝廷的实力派如何和太子保持合适的距离 , 是一门大学问 。 朔方、陇右、河西等西北边镇的许多镇将 , 因为和太子有渊源而遭到过打击 。 节度三镇的安禄山清楚地记得 , 功劳比自己更大、兵权比自己更强的四镇节度王忠嗣 , 就因为和太子走得太近 , 前不久刚在被废黜后郁郁而终 。 即使这个结果也是王忠嗣的继任者哥舒翰一再请求后的宽大:如果不是哥舒翰求情 , 玄宗是要处死王忠嗣的 。 另一位太子旧友皇甫惟明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 在皇权打手李林甫打压太子的行动中 , 曾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的皇甫惟明被赐死 。
除了授意李林甫、杨国忠打压威望太高、和太子走得太近的部分西北边镇实力派之外 , 让安禄山兼任位于帝国东北边境的范阳、卢龙、河东三大军镇节度使 , 也是对太子势力的一种平衡和制约 。 当然 , 唐玄宗对安禄山并非毫无防备 。 安禄山真正能控制得住的只有范阳一个军镇 , 卢龙、河东两个军镇仅仅受安禄山节制 , 等他叛变时 , 除了大同一地 , 其他地方都是忠于唐帝国的 。 安禄山当然也知道皇帝的用意 , 因此在面对皇帝当众要他表态时 , 便有了不拜太子的典故 。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安禄山 , 在交上这份投名状时 , 内心一定有如万箭穿心一般的难受和惶恐 , 因为当时的玄宗已经快70岁了 , 在古代的医学条件下 , 这是标准的“古来稀” , 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 但为了活命 , 安禄山此刻面对皇帝的试探 , 也只有干脆装疯卖傻 , 过一刻算一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