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一天是十二时辰?这样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 )


广大夫的姓氏看起来并不常见 , 不过这个姓氏在汉代确实存在 , 甚至根据这个姓氏 , 我们可以推定 , 故事的发生地应该是赵国故地 , 大致在山西山阴县 , 而广大夫很可能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 。 李左车也许不如韩信那么出名 , 但“智者千虑 , 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 必有一得”这句名言大家肯定不陌生 , 它正是出自李左车之口 。
到广大夫时 , 广家距离汉家开国已近二百年 , 广大夫大概连“祖上也阔过”这种事也压根儿不知道了 。 他的身份是一个游方医 。 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师 。 他的老师的子女没有人继承他的医术 , 直到遇到了广大夫 。
【历史故事】为什么一天是十二时辰?这样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汉代买地券 。
司马迁曾说过 , “文史星历 , 近乎卜祝之间” , 意思是史官、星官、历官、律官等 , 都和卜祝差不多 。 在张家山二四七号墓中有专门的《史律》等文献 , 规定相应的专业必须专人传授 , 进行专门考核 , 其实这些专业由于过于专精 , 所以往往是父子世代相传 。 医学尤其如此 ,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所谓“禁方”和秘传 , 其实就是反映了当时医学传承的实际情况 , 《后汉书·郭玉传》中记载郭玉从师的故事 , 也正是两汉时代医学传承的反映 。 所以广大夫能够从师学到上乘的医术 , 摆脱游方医的身份 , 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
广大夫学成之后 , 在乡里仍然被人厌恶 , 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仍然是游方医 , 他不能随意透露他的老师的名讳和医学传承的来龙去脉 , 因为医学传承的秘密性非常强 , 要在静室中赌咒发誓 , 之后才能获得传承 。 在战国秦汉时代 , 游方医实际上几乎和骗子是同义词 。 曾经的初中课本中有一篇叫《扁鹊见蔡桓公》(一作齐桓公) , 其中蔡桓公对扁鹊的评价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蔡桓公或齐桓公早已经是“讳疾忌医”的代表 , 成为了上位者虚心不接受不同意见的一个反面典型 , 但其实桓公不信扁鹊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当时的游方医基本上都兼具巫者的身份 , 其中还混杂了大量的骗子 。 扁鹊一个卫国的游方医 , 看到蔡国或齐国的君主就说他有病 , 被当成一般的骗子 , 是很正常的事 。
不过广大夫以事实证明了 , 自己确实有一身上乘的医术 , 很快在乡里确立起了口碑 , 以至于广大夫曾在平帝元始年间被征召入京 , 这件事实际的促成者是当时掌握大权的安汉公王莽 。 广大夫在京师五年 , 之后回到家乡 , 他没有看到王孙庆被王莽下令解剖的惨状(见《汉书·王莽传》) , 当然也错失了一次进一步了解人体的机会 。
今天广大夫要救治的是自己的侄孙 。 在救助侄孙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 第一是广大夫并不是如现今的中医一样 , 只切了病人的桡动脉 , 而是先切颈动脉 , 之后又切了桡动脉 。 这是《黄帝内经》中介绍的切脉方式 , 即一种特殊的“三部九侯”脉法 , 切人迎脉(颈总动脉)和寸口脉(手寸口) 。 在《黄帝内经》的记载中 , 人迎脉主六腑的病症 , 属于阳 , 而寸口脉主五脏的病症 , 属阴 。 广大夫注意到“患者颈动脉脉搏正常 , 桡动脉脉搏却异常缓慢且不稳” , 断定这是“阴盛阳虚” 。 这一诊断确实符合经典关于疾病的理论依据 。 作者在处理这一细节时 , 确实花费了相当的工夫 。
广大夫根据病人盗汗、呕吐 , 汗出不止而不感觉口渴的症状 , 开出了杜衡、桂枝、茅苍术三种药 , 不仅对症 , 而且也与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相符合 。 众所周知 , 成熟而系统的中医组方要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以后才定型(中医将这些方剂称为“经方”) , 虽然汉初已经有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出现 , 但那还是组方在形成过程中的形态 , 到了广大夫所处的两汉之际 , 医学虽然经过了相当的发展 , 但距离经方的形成还有差不多两百年时间 。 因此 , 广大夫开的杜衡、桂枝、茅苍术 , 还都是针对病人的症状开出的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
针对病人的出汗而不渴 , 广大夫开出了能够温阳化气的桂枝;杜衡即细辛 , 具有祛风止痛 , 温寒化饮的功效;而病人的根本病症在于阴盛阳虚 , 加上寒食节吃了冷食 , 所以广大夫又开了可以治疗胃腹冷痛的茅苍术 , 桂枝也具有与茅苍术相同的功效 。 三种药都能助长阳气 , 因此 , 广大夫这三味药虽然还没有达到可以彻底治愈侄孙病症的地步 , 但是确实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出的药方 , 对于缓解病人痛苦 , 帮助其恢复健康 , 无疑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