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二 )


这五百人也算是张亮的部曲和家丁 , 在当时 , 这并不算是犯罪 。
根据唐朝的律法规定 , 贵族、高官家中 , 是允许有部曲、私兵存在的 , 谁家没几十或几百个看家护院的打手?
很多贵族家中的私兵数量 , 绝对不会比五百人少 。
唐朝连很多种类的武器 , 如刀、剑、橹、弓、箭等 , 都允许民间持有 , 何况贵族、高官家庭了 。
所以 , 有私兵 , 有武器 , 在当时都不算大罪 , 是合法的 。
或者按照朝廷规定 , 张亮的级别不够五百人护卫 , 有所超出 , 也构不成死罪 。
何况 , 张亮还是凌烟阁功臣 , 当时他的画像都挂进去了 , 凌烟阁功臣榜是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选定的 。
对一个已经进了凌烟阁的功臣毫不留情 , 在李世民身上是很少出现的 。
原因还是张亮对李世民不够坦荡无私 , 很明显 , 张亮这五百人没有到朝廷报备 , 没有向李世民报备 。
所以李世民才会诧异:“畜养此辈 , 将何为也?”
李世民杀张亮 , 就是气他对自己有所隐瞒 , 而且李世民是怒火攻心 , 当时昏头了 , 在盛怒之下 , 没详细思考就做出了决定 。
因为张亮死后 , 他转头就后悔了 , 《旧唐书·张亮传》中记载:
太宗曰:“……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 , 此言当矣 。 虽不即从 , 至今追悔 。 ”
最后说说魏征 , 这是曾被李世民高度赞誉的功臣 , 排位高居凌烟阁榜单第四 , 还是以非李世民嫡系臣子的身份排上去的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他生前没出事 , 死后却把李世民惹毛了 。
原因是魏征活着时 , 把自己对李世民的一些劝谏的情况写成文字 , 拿给负责修史书的褚遂良看 , 希望褚遂良能如实记录进史书 。
于是 , 李世民怒了 , 不但砸了魏征的墓碑 , 还取消了其子跟公主的婚事 。
《旧唐书·魏征传》中记载:
?征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 , 太宗知之 , 愈不悦 。 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 , 于是手诏停婚 , 顾其家渐衰矣 。
这事怎么说呢?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魏征找褚遂良 , 希望他能记录自己给李世民的谏言 , 目的是为了青史留名 , 这是他个人的欲望 , 无可厚非 。
如果李世民知道 , 未必不会支持 , 后来流传于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不就是李靖跟李世民的对话录 , 能流传并出版 , 不就是因为李世民允许?
即使魏征的谏言中 , 负面的言论有一些 , 以李世民的胸襟 , 只要不是质疑他皇位的正当性 , 不去谈他杀兄逼父的事情 , 未必就不会允许记录 。
李世民被惹毛的原因同样是责怪魏征对自己不够坦荡无私 , 有什么事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以上侯君集、张亮、魏征都是功臣对李世民不够坦荡无私的反面例子 。
说个正面一点的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房玄龄 , 贞观年间为相长达二十年的凌烟阁功臣 , 他对于皇帝的小心思就看得非常明白 。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 房玄龄留守长安 , 处理朝政并辅佐、教导太子 。
李世民临行前 , 曾交代房玄龄:“得以便宜从事 , 不复奏请 。 ”
后来 , 突然有个人来找房玄龄 , 声称要状告他 , 房玄龄一听 , 什么也不问 , 直接把这人送到军前 , 直接交给李世民处理 。
李世民也干脆 , 人送到跟前后 , 问清他是要告房玄龄 , 马上也不多问具体缘由 , 直接把这人杀了 。
然后 , 李世民写信责怪房玄龄 , 给了便宜行事的权限 , 却不照令执行 。
李世民真是责怪房玄龄?他心里高兴得很 , 房玄龄对他够坦荡 , 他对房玄龄就信任 , 双方心里都门清 , 房玄龄真要自己处理这事 , 才会出大事 。
再比如李靖 , 有史料记载说 , 他晚年隐居家中 , 但家中大门时时大开 , 哪怕睡觉也不关门 , 谁去找他谈事情 , 外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
李靖也是在向李世民表现出自己的坦荡无私 , 于是 , 贞观朝最能功高震主的他 , 晚年安然无忧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从以上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到 , 在以善待功臣闻名的李世民麾下 , 也并非高枕无忧 。
李世民同样有忌讳 , 看得清楚的 , 都能安然度过 , 看不透的 , 就只能倒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