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道:“相公 , 想当初我们为了瞒过越王 , 空手出走 , 什么也没有啊!”
范蠡笑道:“我可以向银号借贷啊 , 夫人可知道甬城最大的银号是哪一家?”
西施道:“甬城的银号再大 , 和你相公无亲无故 , 他怎么会平白无故借你银子?”
范蠡又笑:“夫人不急 , 我早就打听好了 , 甬城最大的银号是城市中心的宝盛楼 , 且让我去借贷一笔银子 。 ”
巧用外力借银子
于是 , 范蠡开始了第三步 , 他轻摇羽扇 , 踱步来到城里 , 进了甬城最大的银号宝盛楼 。
范蠡因来到甬城时间不长 , 宝盛楼老板盛三仙并不认识他 , 但见来人丹凤眼 , 卧蚕眉 , 三绺长须 , 长相儒雅 , 气度不凡 , 便让坐沏茶 , 问道:“欢迎光临小号 , 请问客官尊姓大名!”
范蠡答道:“在下鸱夷子皮 , 原是楚地人 , 刚来宝地不久 , 特来拜访宝号 。 ”
盛老板一听是个怪异的名字 , 也不知道他的来历 , 更不知道他这会到银楼的目的 , 不敢多说 , 便问道:“不知客官有什么生意?”
范蠡开门见山 , 道:“在下要做一笔生意 , 因缺资金 , 特来宝号借贷一笔银子 。 ”
“错银子?不知客官要借多少?”
范蠡羽扇一摇:“五千两 。 ”
盛老板听了 , 吃了一惊 , 他想一个刚来甬城的陌生人要借贷五千两银子 ,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 这位客人虽然气宇轩昂 , 但毕竟是一个陌生人 , 便问:“不知客官拿什么抵押?”
范蠡摊了摊双手 , 说:“在下初到甬城 , 身无分文 , 这是我做的第一笔生意 , 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抵押 。 ”
盛老板又问道:“不知客官在甬城可有熟人担保?”
范蠡摇头道:“再下初来甬城 , 既无亲 , 又无友 。 ”
盛老板便道:“客官在甬城无亲无友 , 又一贫如洗 , 一点抵押也没有 , 我怎敢把这一笔巨款借给你 。 ”
范蠡说:“这样 , 我正要和长海渔行的慕老板做一桩租船生意 , 我可以让慕老板替我还贷 , 三个月后开始还 , 每月还三百两银子 , 二十个月为期 , 如何?”
盛老板一听是甬城最大的渔行长海渔行替他还贷 , 心想这是应该靠得住的 , 便道:“只要长海渔行的慕老板出面 , 当然可以 , 但得让慕老板来敝号签约 。 ”
因为慕老板已和范蠡签署了租借一百条船的契约 , 当然答应出面和盛老板签约 。 于是 , 三方按银号规矩签下契约:由长海渔行每月还宝盛楼银号银子三百两 , 以二十个月为期 , 连本带利六千两银子 , 全部还清 。
于是 , 范蠡和两家渔行一家银号都签了契约 。
宝盛楼银号按契约交付五千两银子给范蠡 , 范蠡便将三千两银子付给恒洋渔行的老板滕于鲜 , 作为购买旧船的款子 。 其余的两千两银子 , 范蠡马上购置修船的材料 , 并邀请工匠修理旧船 , 不到三个月 , 一百条旧船修缮一新 , 便按所签契约出租给长海渔行 。
三个月后 , 由长海渔行慕老板按契约每月交付宝盛楼银号本利银子三百两 , 期限为二十个月 , 一百条渔船每月租银为三千两 , 除去宝盛楼银号本利三百两 , 其余每月两千七百两租银由范蠡直接向长海渔行慕老板收取 。
文章图片
成为巨富
西施见范蠡一步一步接连三步 , 环环相扣 , 顺顺利利 , 做生意好似行云流水 , 不由非常钦佩 。 范蠡笑着对西施说:“《孙子兵法》的作用 , 不仅仅只是用在打仗上 , 做生意同样适用啊!”
范蠡日进斗金 , 很快成了当地巨富 , 他修桥铺路 , 接济贫困 , 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善事 。 老百姓都赞誉范蠡说:甬城出了一个做生意的天才——鸱夷子皮 。 这事很快传开了 , 当然也传到了越王勾践的耳朵里 , 越王猜想这个鸱夷子皮一定是范蠡 , 便派人赶到甬城找寻 , 但这时的范蠡已经散尽家财 , 他委托当地绅士办学建校 , 说:“钱财用来为民造福 , 才是钱财!”便携西施离开甬城 , 不知去向 。
范蠡充分利用孙武的《兵法》:重视信息 , 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善于合作 , 最后出奇制胜 , 用“借鸡生蛋”的策略 , 做到了“居官致于卿相 , 治家能致千金” 。 千百年来 , 被尊之为“商圣”“财神” 。
文章图片
来源|山海经杂志
- 【历史故事】周襄王:我以“礼”服人,一句话让晋文公低下高傲的头
- 《我们这十年》热爱篇,白宇演技爆发,网友自发好评
- 【爱历史】甄嬛传:玉娆婉拒,他郁闷,为什么苏培盛的话,就能开解皇上?
- 【历史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长在哪儿?又恨在哪儿?他真的在写杨玉环吗?
- 【历史故事】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和三万曹军就撤军回南郡休整,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
- 【游戏世界】《皇家骑士团:重生》新预告公布 11月11日正式上线
- iqoo9官网价多少
- 【历史故事】一灯大师和瑛姑到底谁对不起谁?
- 【历史故事】明朝一太监致使50万军队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虏,国家都差点灭亡
- 【爱历史】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从两个方面看清朱元璋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