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孔子的“人治”之“人” , 并非不拘什么样的人都可以 , 而应是贤德之人 。他的人治也并非治人者的随心所欲 , 而是要身体力行 , 以身作则 , 做遵守礼法的典范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为政者“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 ,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 如正人何?”一个社会治理得好坏 , 礼法能否得到严格遵守与顺利实施 , 主要不是取决于平民百姓 , 而是取决于大小官吏 , 特别是那些握有大权的统治者 。孔子的各种“治” , 无非是要将义务和责任加诸君主或各级官吏的身上 , 要求他们既要“劳心” , 又要“劳力” , 还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 模范地遵守各种礼法规程 , 对自己的非“君子”行为及心理时刻保持一种警醒 。
可以想象 , 当时那些把周天子挤对下去 , 刚刚手握大权 , 认为自己可以雄霸天下的国君 , 有谁愿意受这份儿约束呢?所以当孔子周游列国 , 苦口婆心劝告那些国君们要修身养性、服膺于周公制定的礼法时 , 他们的心情该是如何的沮丧和晦气呢!如此一来 , 孔子曾一度沦为“丧家之犬” ,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孔子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他又何曾想到过自己的学问会在若干年后 , 以一种庇护帝王专断权力的面目获得认可呢 。
孔子是我国著名什么家
文章插图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每一个伟大思想的提出 , 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 孔子的“仁学”思想便是如此 。
孔子 , 春秋时期鲁国人 , 在当时 , 社会一片混乱 , 世界上没有道德准则 。
孔子认为这是“礼坏乐崩”的时期 , 臣杀帝、子杀父、“异端暴行”在这一时期多次发生 , 周天子不再是可以发号施令的君王 , 而是一个只有名分的天下共主 ,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 于是 , 孔子提出了以“仁学”为核心的一系列道德思想理论 , 为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 , “仁”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很多 , 在孔子之前“仁”的涵义除了“仁爱”“仁厚”以外 , 几乎没有其他的涵义 , 到了孔子时 , 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 , 他将“仁”纳入“礼”的涵义中 , 赋予了“仁”新的内涵 , 进而把“仁”这一概念提炼为最高伦理范畴 , 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 。
孔子是我国最著名的什么家?
文章插图
孔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
他主张“仁”和“礼” , 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 要实现仁和礼 , 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 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实际价值 , 而且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有指导意义 。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提出“为政以德” , 以“礼”国的同时 , 逐步改良政治;兴办私学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 。扩展资料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 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 , 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 有弟子三千 , 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 , 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 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 在治国的方略上 , 他主张“为政以德” ,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
- 宸汐缘原著小说介绍 作者是谁
- 碟的拼音
- 梦见死人是什么预兆
- 阿拉斯加吃了不拉屎怎么办 是不是你的喂食太荤了!
- 大恶司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 杨幂向工作人员鞠躬道歉的一段视频爆火,这是怎么回事?
- pe是否为食品级塑料
- 腻子粉添加什么不起泡
- sqr是什么车
- 航标卫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