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大水过后必有瘟疫?( 二 )


在中国 , 暴雨洪水常发生在夏、秋两季 , 通称这段洪水期为伏汛(夏汛)和秋汛;融雪洪水常发生在春季 , 通称为春汛或桃汛 。由于这种洪水每年都随季节的到来而发生 , 所以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又由于影响洪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而各种因素的组合又是千差万别的 , 以致在同一流域 , 年内、年际间所发生的洪水大小差异很大 。
有的年份可能发生特大洪水 , 而另一些年份则发生一般洪水 。这种差别 , 反映了不同大小洪水出现的随机性 , 从长系列的资料分析 , 这种年际间的洪水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 即特大洪水出现的机遇稀少一些 , 而普通洪水出现的机遇就很多 。
水灾为什么常常伴有瘟疫?

为什么发大水过后必有瘟疫?

文章插图
洪灾之后的流行病 , 更多的是一些菌类感染的疾病 , 包括霍乱、痢疾和伤寒等疾病 。能够借助于水体传播的病毒 。
在洪水之后 , 政府有关部门都会对有传染病危险的区域进行消毒 , 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传统的流行病 。扩展资料水灾的危害: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 , 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 , 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 , 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 , 腐败逸散恶臭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 , 使水体感官性状差 , 混浊 , 有悬浮物等 。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 , 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 , 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 , 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
洪涝灾害期间 ,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 , 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 , 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
洪水过后为什么有瘟疫?
为什么发大水过后必有瘟疫?

文章插图
洪水过后有瘟疫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饮用水匮乏等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生化方面的污染、灾难后自然环境剧变导致的环境微生态变化、灾民聚集地环境、专业医疗支援力度、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 。
洪水过后的消杀工作十分重要 , 只有这样 , 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洪水过后有瘟疫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饮用水匮乏等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生化方面的污染、灾难后自然环境剧变导致的环境微生态变化、灾民聚集地环境、专业医疗支援力度、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 。
生化污染是指生物化学方面的污染 , 说通俗点也就是动物尸体腐败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渗透、扩散 , 对灾区卫生状况造成的极坏的影响 。生物腐败后产生的气、液体 , 带有大量有毒物质的同时 , 还携带有数量及其庞大的致病菌 , 如革兰氏菌、牙孢杆菌等致死性极强的细菌都会存在 , 在尸体液化后 , 有毒物质和大量致病菌将会随着尸水渗透至地下水层或扩散到空气种 , 污染水源和灾区大气 。同时 , 尸体腐败时招来的蝇虫等生物 , 也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四处传播 。

并且受灾民众通常会自发或有组织的聚集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中生活或等待救援 , 这个相对安全的区域由于各种原因 , 导致其面积狭小、人口密度极高且卫生条件极差 。灾民往往在灾难后心理、体力双重透支 , 由于物资有限 , 灾民吃饭、保暖、休息等都得不到保障 , 而老鼠、蟑螂等四害也会在灾民聚集地泛滥 , 牲畜、宠物又缺乏监管 , 四处游荡 , 乱吃乱喝 , 成为积极致病源 , 为疾病散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洪灾过后 , 往往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
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 , 可能传播给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 , 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 , 接触阳性螺区疫水 , 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