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9岁成教授,不顾非议嫁大自己14岁导师,王延轶现状如何?( 三 )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能有这样辉煌的成就,实在是少见的英才 。
北大“校花”王延轶,进北大时曾是艺术生,嫁导师后如今在哪里?

她29岁成教授,不顾非议嫁大自己14岁导师,王延轶现状如何?

文章插图
引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会用“花瓶”来形容女孩子,而被形容的女孩子大多都是有长得好看、没有实力这两大特点 。比如观看影视剧的时候,我们总会看见那么几个角色的扮演者美则美矣,演技却稀松平常,这时候影评都会表示“花瓶罢了”,而显然这只是冰山一角 。
升学压力是压在学生心中的一块大石,同时也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压力:学生盼望着自己能靠夏天的那几天考试而一战成名,去往未知的但又向往已久的圣地;家长们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让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腰杆挺直,脸上有光;老师们则是对每个学生都怀着最大的希望,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们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每年高考公布成绩、各大高校陆续出录取分数线的时候,都是社会上关注的一大重点,有人超出心仪学校分数线几十分十分高兴,有人因为相差两分的细微差距而与梦中学府失之交臂,如此这般,皆是人生 。不管怎样,高中三年的努力和汗水,泪水与欢笑,凤凰涅槃后就是浴火重生,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我们总能在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知道自己未来究竟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到高考,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一定知道“多条路”这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什么含义,有些同学自知成绩不佳,即使高三后期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冲刺大学的可能性,于是,他们早早地为自己决定了退路,或选择艺术生或选择体育生,家境更好一点的还会选择出国留学 。
本文主人公王延轶就是凭着“艺术生”的身份考进了北京大学艺术系,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些绕口,但在当时的她却十分受欢迎 。原因无他,王延轶长得实在是太漂亮,即便是在艺术系这样一个众多美女聚集地里,她也能够凭外貌排在前几名,是当之无愧的北大“校花”,再加上她并非空有一张好看的皮囊,成绩也十分优秀 。相貌出众又实力超群的女生走到哪都会引人注目,然而,王延轶真正让人大吃一惊的地方并不在于此,而是她大二那年做出的选择:从艺术系转为生命科学系 。
许多人看见这项决定都感到迷惑不解:你说你一个好好的艺术生,不沿着你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走到业内顶端,非得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从头再来,这又是何苦呢?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解,王延轶不作出任何解释 。做出决定的人是她自己,能够为自己负起责任的也只有她自己,来到生命科学系的她,此后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不但没有被同专业的同学们比较下去,还超了他们一头,凭实力稳稳地坐在院系第一的位子上 。从北大本科毕业后,王延轶没有去实习找工作,通过对自我条件和专业前景进行分析后,她决定考取医学院的研究生 。
众所周知,考研是一件全方位考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试,高考和其相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王延轶想报考的是世界顶级学府科罗拉多大学的医学院,难度系数更是加倍,可王延轶却化困难为动力,最后顺利被录取 。备考的那段时间,王延轶和她大四时期的导师产生了爱情的火花,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们两个的婚姻前景,但是王延轶和导师仍然结婚成为了夫妻 。双方都是各自领域当中的佼佼者,王延轶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后回国攻读博士后就立马被聘为了教授,而后事业如日中天,现已成为正厅级,她的丈夫更是学术商业两手抓,不但学术上卓有建树,商业上更是事业有成 。
结语从艺术生变为医学生,从北大“校花”变成如今的正厅级,王延轶达到的高度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大众眼光下,艺术生因为录取分数线低等方面原因,总是被诟病为“学习成绩不好”、“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才会走艺术这条路”,而忽略了他们需要比普通高考生多花一倍的时间去参加艺术集训,与此同时,也要兼顾文化分不能落后太多 。世界是多维立体的,如果我们只用单一固定的思维去看待它,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片面,王延轶用她所创下的成就明明白白地向人们传达了这一观点 。
16年前,北大毕业,赴科罗拉多大学读硕士的陕西女孩,如今怎样?
她29岁成教授,不顾非议嫁大自己14岁导师,王延轶现状如何?

文章插图
历年来,从北大清华走出去的留学生数不胜数,但是其中有喜有忧 。高兴的是,我国的学子更上一层楼了;忧心的是,留学不归的学子,不在少数 。